中國將環境管理武器化,謀求全球主導地位

艾薩克・塞爾納(Isaac Serna)上尉/美國陸軍第八戰區支援指揮部(U.S. Army 8th Theater Sustainment Command)國家安全法小組(National Security Law Team)
在全球資源爭奪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多國採取狡滑陰險的手段以維護權力。 特別是中國,其熱衷於法律戰,透過策略性地操縱法律框架和公眾情緒來推進其地緣政治意圖。 中國共產黨(CCP)尤其在漁權和海洋管控等關鍵領域運用法律戰。
北京的策略並不是為了真正的環境保護。 相反的,此為其擴張領土和掠奪資源的藉口,以具有普世價值的保育說辭作為掩護。 這不是良性的外交。 破壞鄰近主權國家的行為扭曲了國際慣例。
環境法律戰
北京將法律戰視為進攻性武器,與心理戰和輿論戰並列為「三戰」。 其目標很明確:塑造敘事、曲解全球輿論、扭曲法律框架,以實現其戰略軍事與政治主導地位。 法律戰尤其危險,因為它利用了國際社會對環境福祉的真正關心,並以負責任的管理者形象來掩蓋侵略意圖。
這些問題有助於識別中共的環境法律戰:中國是否藉由環境議題作為藉口,來達成過去通常需依賴軍事力量或在其國際公認專屬經濟區(EEZ)以外執行國內法的目的? 北京的擴張性主張是否會削弱或瓦解鄰國或對手的合法主權主張? 法律專業人士肩負著揭露和抵制這些欺騙手段的緊迫責任,特別是那些致力於維護國際法的專業人士。
隨著各界對生態議題的擔憂日益增加,全球環保運動促成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Law of the Sea,UNCLOS)和 2022 年聯合國大會關於永續漁業的第 77/118 號決議等國際協議。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第 77/118 號決議旨在促進合作及保護共享的生態系統。
北京濫用這些條約和決議來達成自己的經濟和戰略目的。 近年來,中共利用全球環境議題來擴大其地區和全球霸權目標。
在南海的環境脅迫
中國的環境法律戰在南海表現得最為明顯。北京在該海域堅持提出擴張性領土主張,這些主張在國際法上毫無依據,而常設仲裁庭也於 2016 年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裁決駁回了這些主張。 儘管受到國際法律的譴責,北京仍經常使用環境藉口來強化其非法主張。
以北京自 1999 年以來每年 5 月至 8 月單方面實施的年度禁漁令為例, 這項以保育為名的禁令,延伸至整個南海並進入菲律賓和越南等主權國家的合法專屬經濟區,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每年,南海多個國家都會對這項過度的禁令提出抗議,但中國立場始終頑固強硬,顯示北京蔑視並無視不符合其利益的國際法律裁決。
同樣地,中共也為其在南沙群島爭議島礁上的人工島建設計畫進行辯護,稱其是為了保護環境。 北京甚至聲稱這些人工島及其配套基礎設施有助於促進該地區的國際航運。 然而,建造人工島和跑道等軍事設施無疑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生態破壞、摧毀了重要的珊瑚礁和海洋生態系統。 這不是環境管理,而是蓄意破壞生態,目的是建立軍事前哨及強化北京過度的海洋主張。
中國所謂的管理職責,是彆腳地以環保名義掩飾,實際上卻試圖維護和執行領土控制。 透過逮捕外國漁民、實施任意禁漁令以及以海洋保護為名部署海警,中共有計畫地在爭議地區施行實際控制和執法機制。 這種所謂的軟實力策略使北京能夠在不捲入公開軍事衝突的情況下逐步鞏固其擴張性主張,並利用國際生態責任慣例來推進其意圖。
菲律賓和越南均對北京的策略表示反對,而馬來西亞和印尼則提高海軍存在以應對北京的入侵和環境法律戰。 這些國家認為北京以正當的生態保護為由,實際上是為了征服領土。 他們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執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透過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等機構加強區域合作。 然而,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這個問題對小型國家構成挑戰。

來源:賈斯丁・俄普修(JUSTIN UPSHAW)中士/美國海岸防衛隊
偽善的環境保護者
2022 年,中國消費了 60,541 噸漁獲,比排名第二的消費國多出四倍。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遠洋捕撈船隊,其廣泛存在的非法、瞞報及無管制(IUU)捕魚對環境形成重大威脅。 這支由北京當局資助的船隊,嚴重減少了全球魚類資源,特別是在缺乏資源以執行專屬經濟區和海上邊界的發展中國家之水域。 此對環境造成巨大衝擊,因為中國的船隻採用底拖網等破壞性做法,不加區分地捕獲沿途的所有海洋生物,破壞了脆弱的生態系統。 這種大規模的資源消耗與中國所宣稱的永續發展和國際海洋治理承諾形成鮮明對比,揭露了令人不安的虛偽態度。 儘管中國已加入《港口國措施協定》(Port State Measures Agreement)等國際條約,以打擊非法、瞞報及無管制捕魚行為,但其惡性活動的規模及漏報的捕撈量表明其公開政策與實際做法嚴重脫節。 這不僅破壞了全球的生態保育努力,也剝奪了沿海社區的重要食物來源和經濟生計,凸顯中國全球漁業足跡的深層不可持續性與不公平性。。
對抗法律戰勢在必行
中國將環境管理武器化,這不是全球公民應有的良善行為。 這是一種經過精心策劃、危險的法律戰形式,旨在擴大其領土範圍並取得全球主導地位。 北京利用普遍的環境保護意識,操縱國際法、破壞國家主權、威脅全球穩定,同時進行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填海造陸和捕撈活動。 法律從業人員、政策制定者和國際社會必須團結,共同揭露、抵制欺騙手段和環境法律戰。 如果不這麼做,北京當局將獲得破壞國際法律體系的力量,並強行推行其自利的全球秩序版本。
美國陸軍第八戰區支援指揮部駐紮於夏威夷檀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