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新社
調查發現,中國正在部署越來越多偽裝成非政府組織(NGO)的團體來監視和威嚇聯合國的維權活動人士。
這項名為「中國箭靶」(China Targets)的調查涉及 42 家媒體機構,深入調查北京當局用來壓制境外批評人士的手段。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於 2025 年 4 月公布調查報告,其中一部分涉及中國在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越來越具攻擊性的舉動。報告重點關注親中的政府營運非政府組織(稱為 Gongos,「官辦非政府組織」)在理事會中的存在日益增加。
這些團體湧入理事會會議,稱頌中國並對其行動大加讚賞,但這些行動與聯合國和專家關於中國普遍存在人權侵犯和壓迫的調查結果大相徑庭。
例如,時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於 2022 年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西部新疆地區的維吾爾族少數民族可能遭受了「反人類罪」。其他報導則強調西藏兒童與家人分離以及香港民運人士受到攻擊的情況。
然而,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報導稱,合法非政府組織在理事會上提出此類問題時,官辦非政府組織往往會試圖擾亂會議並淹沒他們的證詞。
報告發現,自 2018 年以來,在聯合國註冊的中國非政府組織數量增加了幾乎一倍。國際調查記者同盟針對在聯合國註冊的 106 個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自治臺灣的非政府組織進行分析後發現,其中 59 個與中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有密切聯繫。
報告引述了於 2022 年至 2025 年 1 月擔任美國駐人權理事會大使的米歇爾・泰勒(Michele Taylor)所言,「這是腐敗的。這是不誠實的。」
她譴責北京「為掩蓋其自身人權侵犯行為並重塑敘事」的更廣泛企圖。
調查發現,北京所控制的團體也監視和威嚇那些計畫就涉嫌虐待行為作證的人士,且此類舉動愈來愈頻繁。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及其合作夥伴表示,他們與 15 名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活動人士和律師進行了交談,這些人「描述自己受到疑似中國政府代理人的監視或騷擾」。
此類事件在聯合國內部和日內瓦其他地方都曾發生。
該報告強調,一群中國活動人士和異議人士非常害怕北京當局在安理會日益增加的存在感,以至於他們在 2024 年 3 月拒絕進入聯合國大樓。
報告稱,他們「反而在附近一棟不起眼的辦公大樓頂層與聯合國人權事務負責人福爾克爾.蒂爾克(Volker Türk)舉行了秘密會議」。
然而,四名自稱是廣東人權協會工作人員的人士突然趕來詢問會議情況,但他們並未獲邀參加。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 Congress)副主席祖姆雷泰・阿爾金(Zumretay Arkin)告訴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她認為這個廣東組織是在為北京當局傳達旨意:「我們正在看著你。⋯⋯你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