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域東北亞 (NEA)

區域情勢緊張之際,日本國防產業在海內外不斷擴張

菲利克斯・金(Felix Kim)

鑑於創紀錄的政府支出、蓬勃發展的夥伴關係以及印太區域日益增長的戰略緊迫性等推力,日本正在迅速轉變其國防產業基礎。 長期依賴進口的東京正在大力投資本土能力,同時擴大其在國際上的國防足跡。

日本 2025 年國防預算約為 6,684 億新台幣 (610 億美元),為戰後史上規模最大,標誌著日本已進入備戰和產業振興的新時代。 作為 2022 年啟動的五年期防衛力整備計畫的一部分,該支出計畫支持一系列舉措,包括購買美製「戰斧」(Tomahawk)飛彈、建造多用途驅逐艦。

轉型的核心是推動國內產業參與提高生產。 政府致力於整合軍民兩用技術、利用前沿創新、以及爭取盟國與夥伴的參與

2025 年 3 月日本沖繩「鐵拳」期間,日本陸上自衛隊人員與美國海軍陸戰隊人員進行兩棲登陸。
影片來源: TYLER ANDREWS 中士/美國海軍陸戰隊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斯蒂芬.納吉(Stephen Nagy)對《論壇》說:「日本需要大幅促進產業成長,尤其是國防開支和生產,同時轉向更加積極的武器出口。」

納吉表示,各大公司正在協調其策略以遵循自主系統、海域意識等領域的舉措。

北京的侵略性、脅迫行動,包括威脅以武力吞併自治台灣以及入侵東海、南海領土,使整個印太區域的緊張情勢惡化。

納吉說:「我們將看到日本和這些特定產業考慮如何因應問題,例如發生在台灣海峽的單一突發事件或多重突發事件。」

日本最近與英國工程公司 BMT 的合作體現了其演進中的戰略。 據《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報導,根據日本防衛裝備廳(Acquisition,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Agency)所授予的合約,日本海洋聯合公司(Japan Marine United)和 BMT 公司將開發高速登陸艇,以提升日本在其各島嶼間部署部隊、裝備的能力。

納吉說:「日本希望能夠部署快速增援和兩棲作戰能力,以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攻佔島嶼時奪回它們。 這種戰備還能增強嚇阻以及對夥伴的潛在後勤支援,進而促進區域穩定。」

日本和英國還將與義大利合作,在 2035 年之前研發出次世代戰機。

拓展國際業務是日本國防態勢的支柱。 據《突破防禦》(Breaking Defense)網站報導,東京正在與澳洲、印尼和菲律賓商討武器和次系統出口事宜,這是其深化整個印太區域產業聯繫戰略的一部分。

納吉說:「出口國防相關設備至擁有共同國家利益的國家,日本深知其中的重要性。」

菲利克斯・金(Felix Kim)位於南韓首爾,為本論壇撰稿人。

在此留下評論

我們重視您的隱私。 如果您選擇分享您的電子郵件地址,《論壇》員工將僅用於與您聯絡。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分享或公開。 評論只會顯示您的名稱和網站。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