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域

保護全球公域免受海底、太空基礎設施所面臨日益嚴重的威脅

美國陸軍第八戰區後勤指揮部(U.S. Army 8th Theater Sustainment Command)國家安全法小組(National Security Law Team)

關鍵海底網路和太空網路的安全已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和國際組織關注的核心問題。 這些重要的電纜、管道、衛星和數據中心構成了全球通訊、貿易和安全的支柱。 隨著地緣政治緊張情勢的升級,保護這些資產的需求變得越來越緊迫。

存在若干國際法,例如 1967 年《外層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和 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大多數國家的國內法和民事責任標準提供了另一個層面的嚇阻力。 然而,如果情況符合惡意行為者的利益,他們會無視或違反這些法律。

關鍵網路也容易受到恐怖分子和破壞者等非國家行為者的攻擊,以及意外損壞。

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是指所有國家共享但任何國家都不擁有的地區或資源。 其中包括公海、外太空和大氣層。 雖然軌道衛星、數據中心、海底電纜和管道可能由個別國家或公司建造和維護,但獲取這些資源對於全球商業、通訊、科學發展和國家安全都至關重要。

海底電纜承載了約 99% 的國際數據流量,是全球公域對跨國商業、通訊至關重要的典型案例。 此外,運輸天然氣等資源的管道對全球能源供應至關重要。 同樣,天基基礎設施,例如提供從導航、天氣預報到電信等一切服務的衛星,對世界各國也不可或缺。

然而,全球公域難以防禦、很容易遭到破壞,無論是爆炸等動能攻擊還是網路攻擊。

疑似針對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攻擊不斷增加。 2022 年,從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Nord Stream)管道遭到破壞,造成環境破壞並擾亂了整個歐洲的能源供應。

2024 年 12 月,一條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的海底電纜 Estlink-2 在波羅的海被切斷。 芬蘭當局認為,一艘屬於俄羅斯「影子艦隊」(shadow fleet,用於逃避西方對莫斯科無端發動烏克蘭戰爭的制裁)的油輪故意將錨沿著海底拖曳 60 多英里,從而損壞了電纜。 在此之前的 2024 年 11 月,波羅的海的另一條電纜也被切斷;以及俄羅斯間諜船繪製歐洲的北約成員國海岸線海底基礎設施地圖。

2025 年 2 月,一艘在多哥(Togo)註冊、但滿載中國船員的船隻涉嫌切斷連接台灣與澎湖列島(為台灣海峽戰略要地)的海底光纜。

台灣在扣留了八名船員後,將這起事件定性為潛在灰色地帶騷擾。 中國聲稱自治台灣是其領土,並以武統相威脅。

此類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會產生重大經濟、安全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和俄羅斯正在對其天基基礎設施和武器進行現代化改造。 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越來越擔心這兩個專制政權有能力利用網路攻擊、直接能源武器(direct-energy weapons)和反衛星飛彈破壞或摧毀關鍵太空資產。

癱瘓太空通訊、導航和氣象衛星不僅會破壞軍事行動,還會削弱經濟所依賴的民用基礎設施。 《外太空條約》禁止某些軍事活動,並鼓勵共同和平利用、探索太空。

保護海底和太空基礎設施必須成為國際社會的優先事項,國際社會應建立更強而有力的架構和協定來保護全球公域,其中包括:

  • 加強國際法:需要明確、可執行的規則來保護海底電纜、管道和太空資產。
  • 改進監視和偵測:各國必須投資先進技術來跟蹤海底活動和太空活動。 這可能包括部署衛星來偵測威脅,並部署自主水下感測器來保護電纜和管道。
  • 網路安全協定:鑑於全球基礎設施日益依賴數位技術,防範網路攻擊變得至關重要。 各國政府必須制定海上和太空網路安全國際規範,並制定因應網路攻擊的協定。
  • 聯合防禦倡議:各國應結成同盟以確保相互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聯合海上、太空巡邏,以及共享有關潛在威脅的情報。

最近對管道和電纜的攻擊,加上日益增長的太空威脅,凸顯了關鍵基礎設施的脆弱性。 為了防止破壞,各國必須共同努力保護資源、確保全球公域保持開放和安全。

美國陸軍第八戰區後勤指揮部駐紮在夏威夷。

在此留下評論

我們重視您的隱私。 如果您選擇分享您的電子郵件地址,《論壇》員工將僅用於與您聯絡。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分享或公開。 評論只會顯示您的名稱和網站。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