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太空系統司令部(U.S. Space Systems Command)
2025 年 2 月初,日本「準天頂衛星 6 號」(Quasi-Zenith Satellite 6)所承載的一個美國太空領域感知有效載荷,在種子島太空中心(Tanegashima Space Center)由日本 H3 火箭成功發射。 這是日美兩國首個以國家安全為重點的太空倡議,也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的「準天頂衛星系統託管有效載荷」(QZSS-HP)計畫兩次發射中的第一次。
該衛星將由美國太空作戰司令部(U.S. Space Operations Command)的「 第 2 三角任務隊」(Mission Delta 2)操作。該任務隊代表美國太空軍和美國太空司令部進行太空領域感知行動,以辨識、描述和利用太空領域的機遇並降低脆弱性。 該衛星將向太空監視網路(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傳送資料,以增強美國國防部(DOD)對印太上空地球同步軌道體系的瞭解。
太空系統司令部太空領域意識和戰鬥力計畫執行官暨美國太空軍上校布萊恩.麥克萊恩(Bryon McClain)說:「這次發射是美日同盟的歷史性里程碑。」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太空領域中,日本對美國國防部嚇阻戰略的貢獻始終且將一直是(美國印太司令部)認知與作戰的關鍵。 我們期待繼續與日本在太空現代化、資料共享、衛星通訊等方面開展合作。」
第 2 三角任務隊指揮官暨美國太空軍上校拉吉.阿格拉沃爾(Raj Agrawal)表示,這些感測器將有助於天基、地基空間領域意識的融合,以強化與區域內盟國、合作夥伴的全領域集體防禦。
太空系統司令部杰奎琳.索維(Jacqueline Sauvé)一等士官長在日方的太空中心參與了此次發射,她說:「這次任務只是我們與盟國、合作夥伴共創成就的開始。」
在過去兩年裡,來自美國太空軍、麻省理工學院(MIT)林肯實驗室(Lincoln Laboratory)、日本宇宙開發戰略推進事務局(NSPS)、三菱電機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 Corp.)的團隊整合、測試初始有效載荷與其主機衛星。
美國的有效載荷由麻省理工學院位於麻薩諸塞州萊辛頓(Lexington)的實驗室設計和建造,而主機衛星則由三菱電機在日本鎌倉設計、建造,以強化美國在該區域的全球定位系統能力。 QZSS-HP 使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多任務太空作戰中心/企業指揮控制中心(Multi-Mission Space Operations Center/Enterprise Command and Control–Schriever)。
太空系統司令部創新與原型採購三角隊(Innovation and Prototyping Acquisition Delta)主任暨美國太空軍上校喬.羅斯(Joe Roth)說:「確保 QZSS-HP 任務成功的關鍵要素是地面基礎設施。」 「確保地面物件超出預期,將為我們與⋯⋯盟邦繼續保持成功合作的機會鋪平道路。」
日本宇宙開發戰略推進事務局與美國太空軍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源自一項於 2020 年達成的共同執行 QZSS-HP 計畫的協議。 該任務的第二個有效載荷定於 2026 財年初發射。
太空系統司令部負責獲取、發展和提供韌性能力,以保護美國的戰略優勢,無論是在太空中、來自太空和進入太空方面。 該司令部管理國防部 5,136 億新臺幣(156 億美元)的太空採購預算,並與聯合部隊、產業界、政府機構、學術界和盟國組織合作,以應對新興威脅。
太空作戰司令部的工作重點是組成戰備太空部隊,為各軍種和作戰司令部招募和提供部隊,並鼓勵建立戰備太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