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成員
軍事規畫者和學者經常必須考量不可思議的狀況:主要核武大國間的衝突升級為全球災難。 他們的任務還包括想辦法盡量提高美國及其盟國、合作夥伴國的成功機率。
根據蘭德公司(Rand Corp.)於 2024 年發布的研究報告《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戰的軍事勝利理論》(U.S. Military Theories of Victory for a War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拒止勝利理論(denial theory of victory)是能最大程度幫助美國控制衝突升級並確保勝利的最佳途徑。
近年來,美國戰略家們一直在評估「海上捕獲法」(prize law)的概念,將其視為實施此類拒止戰略的關鍵手段,尤其是在確保南海或臺灣附近關鍵水道的安全方面。
蘭德報告稱,拒止的重點是削弱對手的力量投射能力,讓其領導人相信他們不太可能實現目標,且任何額外的戰鬥都不會改變最終結果。
根據國內法和國際法承認的海上捕獲法,軍方可以進行登船臨檢搜索行動並扣押交戰方的船隻和貨物。 詹姆斯.克拉斯卡(James Kraska)及其合著者在 2023 版《紐波特海戰法手冊》(Newport Manual on the Law of Naval Warfare)中解釋說道,獲得授權的海上捕獲法庭(通常是緝捕國管轄下的國內法庭)隨後將對扣押物品做出裁決。
國際海事法教授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斯托克頓國際法中心(Stockto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Law)主席克拉斯卡(Kraska)寫道,如果法庭判定該捕獲行動屬合法行為,國家就可取得所有權,並將緝捕的任何船隻、飛機或貨物轉為己用。
「海上捕獲法可提供在衝突期間徵用中國所屬商船的方法。 由於海上捕獲法所授權的行動幾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美軍的全球力量投射能力可將捕獲行動轉移至中國的 A2/AD(反介入/拒止地區)圈之外。」2024 年 9 月,美國海軍陸戰隊電子作戰官暨海軍作戰部長室(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聯合終端攻擊控制員萊恩.拉特克利夫(Ryan Ratcliffe)少校在美國海軍研究所(U.S. Naval Institute)月刊《議事錄》(Proceedings)上寫道。
在衝突中,海上捕獲法授權的行動可有助於平衡行動有效性與衝突升級的風險。
拉特克利夫寫道:「緝捕屬於中國的船隻所造成的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超過持久戰所帶來的收益。」 與此同時,破壞中國(PR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貿易將削弱其戰爭能力,進而降低持久戰的可能性。
拉特克利夫寫道:「透過利用其全球力量投射能力迫使中國屈服於核門檻之下,美國可以保持其力量,並在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下恢復自由開放的貿易。 如此一來,美國將可保證戰後國內及全球的長久安全與繁榮。」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國及其盟國、合作夥伴國擴大能力、並更新海上捕獲法庭開展大規模緝捕行動的程序、規則和條例,則海上捕獲法就能成為拒止勝利理論的有效部分。
拉特克利夫指出:「尚須進行大量工作以確定理想的部隊結構、定位,以及海上捕獲法所授權的行動。」 「但是,在理解總體進程後,美國現在可以開始搭建一個架構,作為與中國的潛在戰爭中的一個可行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