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先進巡邏機和區域合作,馬來西亞強化海上安全

彼得.帕森(Peter Parson)
面對不斷變化的海上安全威脅,馬來西亞正在強化其巡邏能力,包括配備新飛機和加深與區域夥伴的連結。
作為升級計畫的一部分,馬來西亞皇家空軍(RMAF)正在購買兩架由義大利萊昂納多航太公司(Leonardo Aerospace)開發的 ATR 72MPA 巡邏機,並將其三架 CN-235 貨機改裝為先進的偵察機。 後者涉及與印尼國防公司印尼航空航天公司(PTDI)的一項交易,以及美國所提供的資助。
地緣政治與公共政策諮詢公司 「全球事務取景者」(Viewfinder Global Affairs)總經理阿迪布.扎爾卡普利(Adib Zalkapli)告訴本《論壇》:「這些新增資產肯定有助於馬來西亞維持其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空中存在。」
雙渦輪螺旋槳飛機 ATR 72MPA 是萊昂納多航太最新推出的專用支線運輸機。 其任務包括海上監視、反潛和反水面作戰、搜救、環境偵測、醫療後送,以及人員物資運輸。 據「詹氏」(Janes)國防分析公司稱,這筆交易價值 56 億新台幣(1.719 億美元)。 該飛機計畫於 2026 年中期交付。
根據《海軍》(Naval News)雜誌報導,CN-235 型中程雙引擎飛機配備了海上監視雷達、光電紅外線砲塔、超視距通訊能力和滾裝/滾卸操作站系統。 改裝工作由 PTDI 在印尼完成,得到了美國「整合監視防禦」(Integrated Surveillance and Defense)公司的支持,也獲得了美國約 20 億新台幣(6 千萬美元)的海事安全倡議贈款 。這三架飛機將於 2024 年中交付至馬來西亞空軍蘇邦空軍基地(Subang Air Base)。
馬來西亞還計畫從土耳其航太產業公司(Turkish Aerospace Industries)購買三架用於海上監視的 ANKA 無人機。
馬來西亞之所以須強化海上安全,主要是因為該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海存在重疊的領土主張,特別是在南沙群島和魯克尼亞暗沙群(Luconia Shoals)等潛在衝突熱點地區。 中國的強硬行為,包括要求馬來西亞停止石油勘探以及部署巡邏艇監視馬來西亞船隻,加劇了緊張情勢。 此外,外國漁船頻繁侵入馬來西亞專屬經濟區,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新加坡海峽和麻六甲海峽的海盜等非法活動仍然構成威脅,儘管由於協調巡邏和國際合作,此類事件已有所減少。
馬來西亞與印尼、菲律賓的海上合作倡議,協調了在蘇祿海(Sulu)和西里伯斯海(Celebes)的海空巡邏,以嚇阻、打擊海盜、海上武裝搶劫以及走私與恐怖主義等跨國犯罪。
據詹氏報告稱,印尼海軍擁有 6 架 CN-235 飛機,其中兩架的設備和能力都有所強化。 與此同時,根據《菲律賓詢問者日報》(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報導,菲律賓空軍計畫於 2025 年接收兩架 ATR 72 改型機。
扎爾卡普利說:「作為一個海洋國家,馬來西亞所面臨的挑戰並非獨一無二。」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需要保護該國海洋資源、維持該國在專屬經濟區的存在和控制,並確保其完整領土受到保護。」
彼得.帕森(Peter Parson)位於紐西蘭漢彌頓,是本論壇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