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麗亞・雷耶斯(Maria T. Reyes)
菲律賓的新立法和新舉措正推動該國在國防創新和採購方面實現更大程度的自力更生。
在對他國國防產業的長期依賴後,馬尼拉於 2024 年 10 月通過《自主國防態勢振興法案》(Self-Reliant Defense Posture Revitalization Act),透過稅收減免和政府支持融資等激勵措施強化本國國防產業。
這項法案出台之際,菲律賓武裝部隊(AFP)正持續增強軍力以因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日益緊張情勢,包括海上對抗和曠日持久的外交爭端。 馬尼拉已撥款約 1.14 兆新台幣(350 億美元)用於未來十年的菲軍現代化。
菲律賓總統小斐迪南.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在簽字儀式上表示,振興法案將有助於該國減少對外國供應鏈與「他國」利益的依賴。 他說:「對於一個身處地緣政治變化和動盪關鍵點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舉動。 該法案的核心是培育強大且永續的國防產業。」
馬可仕補充說:「我們將優先考慮研發,以開發能滿足我們獨特要求的系統,(並)在不斷變化的威脅面前保持領先,特別是傳統系統可能無法完全應對的不對稱威脅。」
他說,該法案背後的戰略很明確:「首先要強化基礎,即研究、生產力以及制度支持,然後逐層向上發展,直到我們擁有一個能夠獨立站穩腳跟並取得成功的產業。」
2024 年 12 月,菲律賓國防部(DND)宣布該法案將聚焦於發展武器彈藥;陸、海、空交通工具;通訊和監視系統;以及無人機和網路安全工具等新興技術。
國防部表示,除了強化菲軍保護國家、確保和平穩定的能力外,這些計畫還將在製造業、技術和研究領域創造當地就業機會,並刺激整體經濟。
菲律賓海軍退役少將隆美爾.裘德.王(Rommel Jude Ong)表示,俄羅斯無端入侵烏克蘭等持續進行的衝突凸顯了一個能夠支援持久軍事行動的國內產業的重要性。
王告訴本論壇,菲律賓可將印尼、南韓視作建設國防產業的典範。
他說:「兩國政府投資了飛機製造、造船等重點產業,並加強自身建設以利接受新技術移轉。 他們也投資了其國內勞工的 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並透過研發進行創新。」
王指出:「解決供應鏈問題需要政府、學術界、產業之間的合作。」 「歸根結底,國防產業應該是一個以全球或區域市場為導向的盈利事業。」
2024 年 11 月,根據 2021 年的技術移轉合約,菲律賓海軍推出了一艘在國內組裝的以色列造船廠(Israeli Shipyards Ltd.)Shaldag(或稱「翠鳥」[Kingfisher])快速攻擊攔截艇,深具里程碑意義。
菲律賓國防部正在嘗試與日本等國達成類似協議。 2024 年 11 月,在寮國東南亞國家協會(即東協)國防部長會議期間,菲律賓國防部長小吉爾伯托.鐵歐多洛(Gilberto Teodoro Jr.)與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Gen Nakatani)討論了聯合生產與技術移轉問題。
瑪麗亞・雷耶斯(Maria T. Reyes)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為本論壇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