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成員
2024 年 12 月中旬,萬那杜首都維拉港發生地震,澳洲、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美國和其他國家正在向萬那杜提供援助。
這場規模 7.6 級的地震夷平了當地建築物,破壞橋樑、摧毀水庫,並導致通訊和網路中斷及主要碼頭關閉。 當局稱該地震造成至少 12 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根據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報導,災情導致一千多人流離失所、約兩萬人無法取得水源。
萬那杜是由八十多座島嶼組成的南太平洋群島國家,位於澳洲與斐濟之間。 該島國約有 32 萬居民,面臨颶風、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災害的威脅,同時也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挑戰。 地震造成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埃法特島(Efate)。
美國國際開發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向災區提供了 822 萬新臺幣(25 萬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在派遣隊伍前往維拉港之前,該機構已在當地預先部署救援物資。
美國大使安・瑪麗・亞斯提肖克(Ann Marie Yastishock)在勘察災情(包括現已關閉的法國、紐西蘭、英國和美國外交使館)後,發表聲明表示:「美國致力於支援萬那杜政府處理受災社區的緊急需求,並與法國、澳洲和紐西蘭等合作夥伴密切合作,以幫助萬那杜從地震的影響中恢復。」
澳洲部署了價值 4,144 萬新臺幣(126 萬美元)的應變措施,包括一支由 64 人組成的災難援助小組和兩隻搜救犬。 醫療與危機應變小組、聯邦警察和國家緊急事務管理署(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聯絡官也加入了坎培拉的救援工作。 幾天後,第二次地震襲擊萬那杜,澳洲宣布增加 1 億新臺幣(310 萬美元)的人道援助。
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和國際發展部代理部長馬特・基奧(Matt Keogh)在聲明中表示:「澳洲和萬那杜有著深厚且長久的夥伴關係。 我們就像一家人,隨時做好準備回應需求。」
澳洲救援隊運送了 22 噸設備,並使用無人機評估土石流所造成的損失。
法國派出配備衛星通訊的軍用直升機和軍事工程師;工程師們認為維拉港機場跑道可供執行人道救援任務的飛機使用。 日本向該國派遣了醫療支援隊,並透過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提供淨水器、發電機等緊急物資。
紐西蘭皇家空軍(Royal New Zealand Air Force,RNZAF)P-8A 「海神式」(Poseidon)機組人員針對維拉港及其周圍島嶼的關鍵基礎設施進行監測飛行。 當局使用飛行影像以利更妥善地評估損失。 兩架紐西蘭皇家空軍「大力神」(Hercules)飛機負責運送搜救人員、政府機構工作人員、國防部隊緊急應變計畫人員和來自紐西蘭皇家空軍奧克蘭基地(RNZAF Base Auckland)的設備。
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理詹姆斯・馬拉佩(James Marape)表示,國家執行委員會(National Executive Council)已核准一項 1.6 億新臺幣(497 萬美元)的援助計畫,用於部署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國防軍工程師、醫務人員和後勤專家在內的資源。
馬拉佩說,這些援助「體現了我們的承諾,在太平洋鄰國需要時,我們會與其一同面對。」 「這不只是提供援助,也是為了重申我們對太平洋大家庭的共同承諾。 當我們之中任何一員受到不利影響時,我們會團結一致。」
在該災情發生之前,萬那杜就已經面臨財政壓力。 由於中國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畫,該國累積了大量債務。 由於 2023 年間兩次破壞性的熱帶氣旋衝擊,以及國有萬那杜航空(Air Vanuatu)破產,萬那杜財政收入增長微薄,最近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評為高債務危機風險國家。
美國對萬那杜的地震應變措施奠基於 2023 年的熱帶氣旋災情,美國在該氣旋侵襲萬那杜後提供支援。 美國國際開發署全年致力於協助當地社區建立抵禦能力並應對自然災害。 美國國際開發署表示,這些支援體現了兩國之間不斷深化的關係,於 2024 年揭幕的美國駐維拉港大使館就是例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