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 / FOIP

戮力同心 茁壯強大

印太地區合作夥伴關係 正在建設經濟、強化安全

論壇成員

斯里蘭卡擺脫經濟危機一事表明,印太夥伴在短時間內集體完成艱巨任務的能力正在不斷増強。2022 年,當這個印度洋國家因食品、藥品和燃料價格飆升,大範圍金融不穩定,以及政局混亂而陷入困境時,法國、印度、日本和美國紛紛伸出援手。

透過債務重組、領導層更替、私人投資,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援助,斯里蘭卡正在清償 2009 年內戰結束後產生的巨額外債。「沒有比斯里蘭卡更偉大的東山再起故事了。」 2024 年 2 月,美國負責南亞、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陸雨橋(Donald Lu)在一次小組討論中說。「他們在朋友的些許幫助下做到了。」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印太夥伴關係——無論是正式的、鬆散的還是臨時性的——都得到了蓬勃發展。隨著冷戰的退潮和全球化的興起,各國意識到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可以増強自身經濟和安全。2024 年 6 月,南韓前國家情報院院長金奎顯
(Kim Kyou-hyun)在一場關於加強韓美同盟的對話中表示,現代地緣政治「不像網球賽那樣是一對一的遊戲。相反的,它類似於一項複雜的團隊運動,每個人都扮演著獨特的角色,並對團隊的整體戰略做出貢獻。」

合作夥伴關係彙集資源,鼓勵分工,並發揮各國優勢。

2023 年 9 月,印尼、美國陸軍士兵在印尼普斯拉特普爾(Puslatpur)舉行的「超級神鷹之盾」演習中討論戰略。
基斯・索爾伯(KEITH THORNBURGH)上士/美國陸軍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荷西普・波瑞爾(Josep Borrell)在 2024 年 3 月寫道,歐盟與印太國家建立了「40 年前難以想像」的經濟關係,歐盟的目標是防止該區域重新回到「強權即公理」的態勢。在經濟、人道主義、安全和地緣政治方面團結起來的國家正在防止這一情景發生。

「我們須要互相幫助來穩定這個世界,」波瑞爾寫道。「我們面臨的挑戰使我們別無他法,只能透過密切合作來避免衝突,確保國際法得到尊重。」

盟國和合作夥伴之間的軍事演習加強了維護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之努力。倫敦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2024 年 5 月的報告指出,從 2003 年到 2022 年,美國與區域內國家進行了 1,113 次雙邊、極少邊、以及多邊訓練任務。同一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了約 130 次此類演習。

紐西蘭於 2023 年發布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呼籲建立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關係網路」,以維護各國的主權完整並改善國際關係。該戰略指出,對此類同盟的支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研究員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蘭(Prashanth Parameswaran)博士對本論壇說:「印太國家正在建立更多合作夥伴關係,以便在一個地緣政治競爭日益激烈、地緣經濟愈加複雜的世界中最大化機會並應對挑戰。」

雙邊、三邊、極少邊、多邊聯盟

五十年前,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簡稱東協)和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PIF)還是新興組織。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則成立於 1980 年代中期。如今,它們已成為區域合作的佼佼者,成員國和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増。

印太區域有許多合作組織。有雙邊聯盟,如澳洲和菲律賓;有三邊聯盟,包括印度、日本和印尼;有極少邊聯盟,如由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合作關係;還有更大的多邊集團。東協有十個成員國。為分散在數千公里太平洋上的藍色太平洋國家發聲的太平洋島國論壇則由 18 個成員國組成。位於尼泊爾加徳滿都的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有八個南亞成員國。

無論是日本的地震、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山崩,還是斯里蘭卡的經濟危機,盟友和合作夥伴都會在危機時刻齊心協力,共同應對。

2023 年 8 月,在澳洲舉行「護身軍刀」 (Talisman Sabre)兩棲攻擊演習中,日本陸上自衛隊員接近珊瑚海海岸線。文森・范(VINCENT PHAM,音譯) 下士/美國海軍陸戰隊

區域集團的範圍各不相同,規模較小的聯盟往往更有針對性。雙邊、三邊和極少邊合作夥伴關係正促使傳統多邊集團重新思考他們的使命。馬來西亞總理安華.依布拉欣(Anwar Ibrahim)稱其為「變動的時代」。 

如今的合作夥伴關係越來越致力於制定政策,並取得成果。「關鍵是要牢記,我們每次來到這裡,不僅僅是為了進行會議。」2024 年 6 月,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徳.奧斯汀 (Lloyd Austin)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國防峰會上說道。「我們實際上是來取得成果的。」

2023 年 1 月,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在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發表演講時指出,1974 年,即東協成立七年後,澳洲成為該組織的第一個對話夥伴。今昔不同往日。「數十年來一直持續的安全和經濟態勢正在發生變化,戰略環境也在發生變化。」黃英賢說。「我們都應在這場重塑中發揮作用。」

她表示,共同利益範圍廣泛:氣候、基礎建設、糧食安全、經濟發展、機會和韌性。在尊重各國主權的同時,各國可以共同因應各種挑戰。「我們都在尋求透明的、能創造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合作夥伴關係。」她說。

井上健−亞太安全研究中心(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教授阿爾.歐勒斯(Al Oehlers)博士告訴本論壇,合作夥伴關係在過去 50 年中蓬勃發展的原因有很多。全球化在 1980 年代的擴展促進了世界文化、經濟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繋和相互依存。通訊和交通系統的改善,以及高昂的對抗成本,推動了這一轉變。「我們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共同應對將更為有效。」他說。

合作夥伴關係

在印太地區的聯盟和合作夥伴關係中,有一些以其長久性、成效和標誌性特色而著稱: 

東協:其支持者稱,自由放任的方式非常適合這個由東南亞國家組成的多元化集團。這些國家的特點是政府形式和外部聯盟關係多樣,並且是外交活動的樞紐。該聯盟成立於 1967 年,由汶莱、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組成,旨在應對經濟和安全問題。

太平洋島國論壇:其成員——16 個島國和兩個法屬領土——透過該成立於 1971 年的集體平台進行國際交流,從而擴大他們的聲音。「它提供了一強而有力的立場,使太平洋小國能夠與較大的夥伴進行互動。」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指出。「海平面上升和日益強烈的風暴是太平洋島國論壇最關心的生存問題。」

四方安全對話:這一非正式夥伴關係最初是為因應 2004 年印度洋海嘯而建立的,在 2020 年代重組以因應印太區域經濟、人道主義和安全問題。中國一再無視國際法的行為,促使四方安全對話團結了四個強大民主國家和經濟強國。最近,四方安全對話將重點放在了關鍵、新興技術上。

澳英美聯盟(AUKUS):澳洲、英國和美國於 2021 年啟動這一安全合作夥伴關係,旨在促進建立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穩定的印太區域。該合作夥伴關係將為澳洲皇家海軍設計、建造和啟用常規武裝核動力潛艦。與此同時,它還將推進其他能力的發展,如量子技術、人工智慧和自主系統、極音速和反極音速武器、電子戰和網路防禦。

軍事演習

軍隊訓練活動在數量和複雜性上的飛躍反映了印太夥伴關係的發展。目標之一,是透過課堂教學、專業知識交流、實戰訓練、指揮管制模擬以及實彈操演,將盟國和合作夥伴軍隊打造成為操作互通的武力。參與國和觀察員國皆發現到,對多國聯合演習的需求不斷増加。

2023 年 7 月,澳洲、印尼士兵在「護身軍刀」兩棲登陸操演中登陸。澳洲國防部

澳洲陸軍第 1 裝甲團指揮官、2023 年印尼 「超級神鷹之盾」(Super Garuda Shield)演習澳洲特遣隊指揮官邁克爾.亨徳森(Michael Henderson)中校表示,在特定戰區演練調度部隊及裝備,具有極大的價值。「這是我們澳洲國防軍的主要目標之一,僅為了證明我們有能力和意願在此地區部署可靠戰力,並能夠與合作夥伴和盟國一起達成此目標。」亨徳森在美國國防部的一份聲明中說。

2024年「超級神鷹之盾」有 10 個參與國和 12 個觀察員國。來自澳洲、加拿大、法國、日本、紐西蘭、新加坡、南韓和英國的人員與印尼、美國軍隊一起演習,總計約有 5,500 名軍人參加了此次演習。駐汶莱英國陸軍 B 連指揮官卡爾.施羅徳(Carl Schroeder)少校告訴本論壇,多國演習増強了各部隊對他國軍隊的瞭解。
「現在就建立這些關係,那麼未來我們就可以拿起電話,給不同國家的人士打電話,然後問道
『我們能為你提供什麼幫助?』」他說道。

軍演的不斷擴大顯露出後勤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有助於部隊調整戰備或提供人道援助。例如,印太國家之間的大片海洋増加了人員和裝備移動的複雜性。2024 年 5 月,弗林(Flynn)對
《國防》(National Defense)雜誌說:「如果你能想像一下部隊移動與機動行動的龐大規模,以及將這一切串聯起來所需的後勤支援,就會明白我們在這裡完成的事情是多麼非凡。」

多國演習已擴大到包括先進技術。例如,在泰國舉行的「金色眼鏡蛇 2024」(Cobra Gold 2024)演習中,來自數十個國家的軍人進行了太空領域能力以及陸地、空中能力的訓練。在日本舉行的「利刃 2024」(Keen Edge 2024)演習也透過與美國太空司令部(U.S. Space Command)和美國網路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進行同步演練,進而擴大了全領域協作。據美國太空軍(U.S. Space Force)報告,此類演習能讓部隊為在尚未充分開發的領域中運作做好準備。

2023 年 9 月,一名印尼士兵 在印尼普斯拉特普爾的「超級神鷹之盾」演習中瞄準目標。基斯・索爾伯上士/美國陸軍

國際戰略研究所於 2024 年 5 月的報告稱,自 1991 年冷戰結束以來,隨著美國及其盟國、合作夥伴的優先事項發生了變化,軍演也隨之變化。該智庫稱,過去 30 年,參演範圍包括從因應北韓武器發展與對自治臺灣的潛在入侵之緊急應變,到執行人道援助任務、強化反恐、以及維護南海航行自由。

中國的侵略行為

據《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 2023 年 12 月的報導,雖然盟國與夥伴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合作夥伴關係,但中國共產黨的強行武斷加劇了許多鄰國的焦慮。北京的對外野心和舉措以及與俄羅斯和北韓的關係,都損害了它的聲譽。

中共在該區域推進其主權和領土主張,例如其對南海大部分海域的非法主張——儘管與汶莱、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的主張重疊。同樣,北韓的飛彈及核威脅也使美國的東北亞盟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盟國和合作夥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頼國防夥伴關係來對抗中共的軍事擴張,以及北韓違反聯合國決議的挑釁行為。

在整個區域,還有一些國家拒絕接受中共的倡議或被其引入歧途:

• 中共透過其「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畫提供的許多貸款方案,已經使包括斯里蘭卡在內的多國背負了難以承受的債務。

• 由於許多國家和地區拒絕了北京的示好,中共於 2022 年針對「藍色太平洋」(Blue Pacific)國家提出的安全方案宣告失敗。據蘭徳公司(Rand Corp.)的報告,索羅門群島單方面與中國簽署秘密安全協議的舉動「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形象」,因為它無視太平洋島國論達成區域共識的意願。

• 中共對南海大部分海域的非法主張激怒了與其領土主張重疊的沿海國家。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對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船隻的騷擾加劇了這些國家的不滿。

• 中共對維吾爾族和藏族等少數民族的虐待和鎮壓,以及對香港民主活動人士的鎮壓,引發了廣泛譴責。

邁向未來

美國國務院在 2024 年 2 月的報告中指出,作為夥伴關係的主要支持者,美國近年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
「將我們的合作夥伴關係發展成為符合目標的靈活組合和對話,已成為我們推動取得具體成果的重要工具。」報告指出。「我們加強了雙邊關係、強化了區域架構,並與合作夥伴和盟國彙集了集體力量。」

2024 年 3 月,在南韓舉行的「自由護盾」(Freedom Shield)演習中,韓美兩國陸軍士兵正在固定一座臨時橋樑的部分橋段。喬・坎圖(JOE CANTU)技術士官/美國陸軍

美國於 2023 年在馬爾地夫、索羅門群島和東加以及 2024 年 7 月於萬那杜開設大使館,並將與印尼和越南的雙邊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2023 年 12 月,《外交政策》雜誌指出,儘管面臨挑戰和偶爾挫折,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印太的同盟和合作夥伴關係是有史以來最深入、最穩固的。」

威爾遜中心研究員帕拉梅斯瓦蘭表示,中國的行為固然是合作夥伴關係増加的原因之一,但印太國家也正在因應國際規則面臨的挑戰、東協等多邊機構面臨的壓力,以及氣候變化、供應鏈轉移和數位化等趨勢的加劇。

「印太合作夥伴關係的擴展,意味著我們將看到一個更加多元的制度格局:雙邊、極少邊、多邊聯盟安排穿插交疊,有時形式服從功能、有時功能服從形式。」帕拉梅斯瓦蘭說。

在此留下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