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迪普・辛格(Mandeep Singh)
雖然中印邊界爭議區域的衝突已經平息,但持續的緊張情勢促使新德里強化在實際控制線(LAC)周圍的防禦;該實控線是兩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之間的實際邊界。
在兩國於 2024 年 10 月就解除作戰態勢和巡邏安排達成協議之後,時隔四年多,關於邊界爭端的外交協商於 12 月重啟。 然而,據分析人士稱,鑑於北京越來越頻繁地採用非傳統策略來推進其領土主張,在近 3,500 公里長的實控線周遭沿線發生的騷亂已超出軍事對抗的範疇。
影片來源:ANI / 路透社
從試圖逐步改變領土現狀的「切香腸」(salami slicing)策略到擴建基礎設施,中國的強硬手段使印度所面臨的長期挑戰加劇。 與此同時,北京據報從其控制的西藏地區招募青年,組成能夠進行特種作戰的民兵部隊並在該區域建立軍民兩用據點,這些都凸顯了北京其手段的本質。 分析人士稱,總體而言,中國採取對話與備戰雙管齊下的兩面戰略,這持續考驗著印度在脆弱邊境區域的決心。
新德里國際和平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Peace Studies)研究員帕迪・喬西(Prateek Joshi)對本《論壇》表示:「解除作戰態勢發生在實控線周圍的多個地點,特別是西段的德普桑(Depsang)和德姆喬克(Demchok)地區。」
在最近的巡邏協定達成後,中國軍隊自這些地區中撤出。 自 2020 年中兩國軍隊在拉達克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發生致命衝突以來,關於實控線問題的「特殊代表人對話」(Special Representatives Dialogu)於 12 月中旬首次重啟。 該會談還涉及跨境貿易和水資源共享等問題。
剛在實控線周圍進行過研究的喬西說:「雖然事態發展值得肯定,但它們涉及的是邊境管理,而非解決邊境爭端。」 「中國最近的兩個舉動可能造成破壞。」
中國計畫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上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大壩,這引起了印度的警覺,因為印度嚴重依賴這條被印度稱為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的河流。 專家們表示,這座巨型水壩可能會損害位於印度和孟加拉國的下游社區以及本已脆弱的地貌,同時使北京能夠將該河流武器化:在乾旱時限制流向印度的水量,或釋放過多水量來引發洪災。
此外,據印度「印度教徒報」(The Hindu newspaper)2025 年 1 月初報導,針對中國最近在和田地區設立兩個行政縣(其中一個延伸至有爭議的阿克賽欽 [Aksai Chin] 地區),新德里向中國提出「嚴正抗議」。 北京此舉似乎是為了強化其在這一長期爭議區域的領土主張。
喬西說:「實控線周圍的事態發展皆表明,中方的標準策略是在建設性對話之後採取進攻姿態。」
喬西表示,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實控線敏感地帶建設軍民兩用村莊,居民據報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和預備役人員。 此類活動最初集中在實控線東段,現已擴展至實控線的中部沿線。 根據最新衛星圖像,北京已恢復其「切香腸」戰術,在有爭議的班公湖(橫跨拉達克和西藏)周圍開展建設專案。 起初,北京於 2020 年在該區域部署軍隊。
喬西指出,北京也正在部署專門從事高海拔作戰和監視的西藏民兵小分隊。
喬西表示,作為回應,印度正在強化軍事準備、升級基礎設施、強化邊境連通性。 主要措施包括加快建設道路、橋樑和登陸場,部署邊防特種部隊(Special Frontier Force)和加魯德突擊隊(Garud Commando Force)等精銳軍隊,以及支持邊境社區的發展舉措。
喬西表示,新德里還強化了監視能力,以監控中國的動向並偵測入侵行為。他說:「中國採取對話與進攻行動(如基礎設施擴張和行政主張)並行的兩手策略,凸顯了印度有必要為實控線周圍的持久戰略競爭做好準備。」
曼迪普・辛格(Mandeep Singh)位於印度新德里,為本論壇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