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 (NEA)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 / FOIP

北美北極圈防務可能左右印太地區衝突的結果

克里斯多福・里爾森(CHRISTOPHER RIERSON)上尉/美國北美特種作戰司令部

北美北極圈正在成為美國及其盟國、合作夥伴的重要戰略空間。 此一焦點地區的防務可能會左右印太地區任何潛在衝突的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和俄羅斯試圖壓制和孤立美國,防止其向外投射軍力。

北美北極圈是地緣政治競爭的焦點,因為中國和俄羅斯都在該地區維護自己的利益。 中國雖然不是北極國家,但正出於其戰略目的而投資於對該地區的開發能力,並尋求參與該地區的治理和經濟開發。

北極隱藏在冰凍地形下,曾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們所忽略,但極地冰帽的不斷消融使航運更容易進入這一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的地區,對該地區的關注因此與日俱增。 研究表明,北極氣溫上升的速度是全球平均的四倍之多。

作為其「一帶一路 」基礎設施計畫的一部分,中國正在擴大其海軍行動範圍,試圖為不斷增長的航運業確保海上通道安全,並利用軍民兩用船和研究船來提高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參與度以及北極領域意識。 最近,中國和俄羅斯的聯合海上巡弋和轟炸機巡邏表明,中俄之間的合作日益增加。這可能會破壞北極穩定,並可能導致誤解和誤判。

美國及其盟國、合作夥伴的關鍵國防基礎設施座落於北美北極圈之中,包括部署在阿拉斯加的長程雷達等,其對領域意識和印太戰力至關重要。 如果區域衝突擴大到北極,美國可能會面臨整個阿拉斯加的領域意識中斷以及力量投射基礎設施中斷的風險,而後者會對美國向印太和其他戰區部署先進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此種假想情形促使美國國防部重新關注北美北極圈。 正如美國國防部《2024 北極戰略》(2024 Arctic Strategy)所述,對於提升戰力和減輕國防基礎設施所面臨的威脅而言,美國特種作戰部隊(USSOF)至關重要。

2024 年 7 月,美國陸軍和海軍的資產在白令海開展攔截行動。
強尼・迪亞茲(JOHNNY DIAZ)空軍一等兵/美國空軍

北美特種作戰司令部(SOCNORTH)在北美洲計畫並執行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任務。 其工作重點是識別惡意活動、爭奪全球咽喉要道、提高全領域意識,並與美國印太司令部及其他作戰司令部和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作以實現綜合嚇阻。

因應對北極圈的日益關切,北美特種作戰司令部最近執行了兩階段 「極地匕首行動」(Operation Polar Dagger),由一系列行動組成,展示了在整個北美北極圈可快速部署的聯合特種作戰能力。 該行動是嚇阻、瓦解和拒阻敵人活動的基礎,以支援美國北方司令部(USNORTHCOM)對美國本土的分層防禦。

2024 年中,200 多支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和常規部隊被部署至北美北極圈,在海上、空中和陸地開展行動。 這些行動增強了美國北方令部的嚇阻態勢和領域意識,同時也驗證了特種作戰部隊在天寒地凍和艱苦環境下的專業能力。

在 2023、2024 年,北美特種作戰司令部與美國海軍合作,向白令海和北極圈部署兩棲運輸船塢艦「約翰・P・穆爾沙號」(USS John P. Murtha) 和「約翰・L・坎雷號」(USS John L. Canley;支援特種作戰部隊行動及其他海上任務的遠征海上基地艦),以支援「極地匕首行動」。 美國特種作戰部隊正在加強其在北極地形中的導航專業知識,並透過執行遠端移動、海上攔截行動、快速滲透/撤出、空對地整合、關鍵基礎設施防禦、領域意識以及醫療後送驗證等任務,展示了在該地區蓬勃發展的能力。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2024 北極戰略》,北美北極圈對國土防禦至關重要,因為它是航太及海上控制預警系統等能力的基地,也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上咽喉要道。 作為從美國本土投送軍力的北翼,該地區也是印太行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透過「極地匕首 」等行動,北美特種作戰司令部不斷評估和整合支撐國土防禦和支援前沿作戰的能力。 憑藉在北美北極圈開展行動的高度熟練多域特種作戰部隊和常規部隊,美國可以從心所欲地部署能力、在北極圈有效開展行動,同時確保美國在印太的戰略利益。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