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成員
2024 年 9 月下旬,颱風山陀兒登陸菲律賓,在北部四個地區帶來近 70 公分的降雨量和風速達每小時 190 公里的持續強風後,菲律賓武裝部隊(Armed Forces of the Philippines,AFP)和美國海軍陸戰隊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與救災(humanitarian aid and disaster relief,HADR)。
據菲律賓國家減災與管理委員會(Philippines’ Nationa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Council)稱,該颱風在菲律賓被稱為「朱利安」(Julian),已造成 5 人死亡並影響 950 個村莊約 317,000 名居民,其中 1,900 人流離失所。 據菲律賓通訊社(Philippine News Agency,PNA)報導,其基礎設施損失總計 5.27 億新臺幣(1,640 萬美元)。
官員表示,農業方面所遭受的損失接近 3.28 億新臺幣(1,020 萬美元),包括 17,344 公頃的稻米、玉米、牲畜、家禽、灌溉設備和農場設施的損失,影響約 33,000 名農民。
美國國際開發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表示,其初步應對措施包括「向當地人道合作夥伴提供 1,609 萬新臺幣(50 萬美元),以幫助提供緊急庇護、住所以及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援助」。
美國國際開發署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們將繼續提供後勤支援,以支持由菲律賓政府領導的救援工作。」
在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指示美國印太司令部回應馬尼拉當局的援助請求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Marine Expeditionary Force,MEF)人員從日本沖繩出發前往執行 HADR 任務。 美國海軍陸戰隊與菲律賓武裝部隊協調,透過美國國防部的《海外人道主義、災難和公民援助計畫》(Overseas Humanitarian, Disaster, and Civic Aid Program)提供空中運輸和其他援助。
海軍陸戰隊透過「超級大力神」(KC-130J Hercules)飛機運輸人員和物資。 他們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軍(I MEF)第 15 遠征部隊(15th 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以及海軍陸戰隊輪駐東南亞部隊(Marine Rotational Force – Southeast Asia)的成員會合,這些部隊正於菲律賓進行訓練。 物資包括食物、防水布和避難所組合。
海軍陸戰隊輪駐部隊指揮官史都華・葛倫(Stuart Glenn)上校告訴《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海軍陸戰隊輪駐部隊人員向北部巴丹島(Batan)的巴士古(Basco)運送食物和其他物資。 葛倫稱,颱風來臨時,這支部隊正在執行一項為期六個月長的任務,這是其「規模最大、費時最久」的任務。
葛倫說道,三十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馬尼拉維拉莫爾空軍基地(Villamor Air Base)裝載了近 45,000 公斤救援物資,準備送到菲律賓主島呂宋島以北 350 公里處的佬沃(Laoag)。 佬沃民用機場的菲律賓和美國人員協助準備,透過「魚鷹」(MV-22B Osprey)傾轉旋翼機將物資往遠北空運。
菲律賓國防部長吉爾伯托.鐵歐多洛(Gilberto Teodoro)說道:「我們非常感謝美國政府在這關鍵時刻的迅速反應和堅定不移的支持。 在我們努力重建並為受超強颱風影響的社區提供物資時,其援助至關重要。」
根據菲律賓國家通訊社報導,菲律賓空軍(Philippine Air Force,PAF)與 GMA Kapuso 私人基金會合作部署 C-130 飛機以運送救援物資。
據報導,菲律賓空軍公共事務負責人瑪麗亞・康蘇埃洛・卡斯蒂略(Maria Consuelo Castillo)上校表示:「菲律賓空軍始終堅定不移地履行其使命,提供及時、高效的航空運輸,以支持國家人道主義行動,再次表明其為菲律賓人民服務的堅定承諾。」
美國海軍陸戰隊表示,第三遠征軍的主要演習包括救災。 危機應對訓練增強了備戰狀態和操作互通性。 菲律賓和美國軍隊合作夥伴定期進行救災訓練,包括「肩並肩」(Balikatan)多邊演習和「海上戰士合作」(Kamandag)雙邊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