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人東南亞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 / FOIP

東協領導人希冀南海共識、緬甸和平

論壇成員

2024 年 10 月,在地區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即東協)10 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在峰會上呼籲加快通過期待已久的南海行為準則。 他們還要求結束緬甸的內亂;自緬甸軍方在 2021 年 2 月的政變中從民選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以來,這場內亂已造成至少 5,350 名平民死亡,超過 330 萬人流離失所。

由於北京當局對大部分戰略航道任意提出領土主張,由東協成員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的聲明收效甚微,該聲明關乎南海行為卻不具約束力,因此透過正式的準則來規範在關鍵航道的行為變得難以實現。

擔任峰會主席的寮國總理宋賽・西潘敦(Sonexay Siphandone)表示,東協「期待早日締結一項有效且實質」還符合國際法的準則。 他在閉幕聲明中承認「維護和促進南海和平、保全、穩定、安全,以及航行和飛越自由的重要性。」 該聲明呼籲建立信任和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緊張局勢以及發生事故、誤解和誤判的風險」。

中國在淺灘和其他海域地物上疏浚並建立了軍事基地。 該國經常與其他國家的船隻發生衝突,包括菲律賓派往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南沙群島仁愛暗沙軍事前哨執行補給任務的船隻。 中國的海事主張與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東協國家的主張相衝突。

峰會與會者也重申東協五點共識(Five-Point Consensus),呼籲立即終止緬甸暴力、在東協特使運籌帷幄下透過對話尋求和平解方、派遣特使訪問緬甸以及接受東協的人道主義援助。

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東協已禁止緬甸軍事統治者參加峰會,直到他們遵守和平計畫的要求,因此該國派出一名外交部官員前往寮國以作為代表。

西潘敦對緬甸的「衝突升級和人道主義局勢深表關切」。 在 2024 年 9 月中旬的報告中,聯合國人權辦公室注意到了平民死亡事件,並指出「全國各地危機不斷惡化、缺乏法治」。

自 1967 年東協成立以來,成員國堅持遵循互不干涉政策,尋求尊重各成員國的政治文化特徵,同時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進步,以及和平與安全。 這使該組織涉入緬甸內戰等情況的能力受限。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穆罕默德・費扎爾・阿卜杜勒・拉赫曼(Muhammad Faizal Abdul Rahman)對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表示:「這是一種避免衝突的行事偏好,同時盡可能獲得地緣戰略利益。」

東協(也包括柬埔寨、新加坡和泰國)強調了建立朝鮮半島無核化外交努力的重要性。 針對北韓非法飛彈試射次數激增,以及由此引發威脅到區域和平與穩定的緊張局勢,各成員國表達了「嚴重關切」。

高峰會結束後,東協領導人與澳洲、印度、日本、南韓、美國和聯合國等合作夥伴舉行了會談。 主題包括經濟、氣候變遷和能源。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向東協領導人發表談話,稱該組織是「橋樑建設者與和平的信使」。

在此留下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