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緊張情勢升級之際,日本無人水面艦艇技術發展勢頭強勁

提桑卡・西里帕拉
日本海上自衛隊(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JMSDF)正在優先落實無人水面艦艇(USV)計畫,稱該技術將改變情報蒐集、監視和戰鬥支援方面的遊戲規則。
東京正致力加強其海上偵測能力,以因應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一再侵入日本管轄的東海尖閣諸島(Senkaku Islands,即釣魚臺列嶼)周圍。 2024 年 6 月,日本海上保安廳(Japan Coast Guard)報告稱,兩艘中國船隻在一週內進入日本海域達史無前例的 64 小時。 官方表示,中國船隻還調查了在該無人群島附近作業的一艘日本漁船。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斯蒂芬.納吉(Stephen Nagy)告訴本論壇:「日本希望做的可能是加強其在日本海、臺灣海峽和南海的海域意識能力。」 「人們強烈地意識到,有必要發展反水雷措施和反潛戰,以因應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海軍可能實施的封鎖。」
東京 2024 年版的防衛白皮書將無人駕駛資產定位為加強國家防衛能力的關鍵。 無人艦艇有望成為日本自衛隊的中流砥柱,防衛省稱該艦艇可從根本上改變自衛隊因應潛在戰鬥的方式。
無人水面艦艇的設計無法被雷達偵測到,可以在蒐集情報的同時避開敵人的攻擊和水雷。 該艦艇可以完全自主運行,也可以從護衛艦或陸上基地進行遠端控制,從而不需要隨船人員、並能夠在惡劣天氣下作業,與載人船隻相比是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日本正在與美國海軍合作,後者也在開發一支所謂的無人水面艦艇「幽靈艦隊」。 這兩個長期盟國正在進行聯合無人水面艦艇演習,以加強艦隊間的整合。 納吉表示,在日本開發無人水面艦艇的過程中,美國海軍對技術創新至關重要,包括開發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等新興能力,「這些能力可用於提高自動載具的續航能力和感知系統」。
日本正在與承包商「JMU 國防系統」(JMU Defense Systems)合作,後者交付了一艘無人水面艦艇用於 2023 年在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的「最上級」(Mogami)護衛艦上進行測試。 該護衛艦將作為無人水下和水雷處理船的母艦。 JMU 國防系統於 2021 年開始測試無人水面艦艇。
納吉表示,無人水面艦艇技術的全球性競爭必將改變區域安全,重點是開發精細、經濟且易更換的系統。
隨著日本 2024 年的研發預算超過 52 億新臺幣(1.6 億美元),研發重點正轉向能夠利用潛艦導航技術偵測威脅、蒐集情報的戰鬥支援型無人水面艦艇。
納吉說:「我們正在進入這樣一個時代:成群的無人機和無人駕駛車,將成為我們在印太區域內外參與海上安全的主要手段。」
提桑卡・西里帕拉位於日本東京,為本論壇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