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對話和共識是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標誌,也是該組織在全球持久合作夥伴關係中的獨特之處。16 個國家和 2 個法屬領地,人口從澳洲的 2,700 萬到紐埃的 2,000 人不等,共同處理佔地表近 20% 面積區域的事務。
太平洋島國論壇始於 1971 年由七個島國組成的聯合體,最初名為南太平洋論壇(South Pacific Forum)。它不是一個政府,而是一個政府間組織,專注於 18 個成員之間的合作,以及政治、經濟政策。它為分佈在太平洋上數千公里範圍內的獨立島國提供了一個集體聲音。
「他們在一起會變得更強大。」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主席蘇珊娜.瓦雷斯盧姆(Suzanne Vares-Lum)告訴本論壇。東西方中心是位於夏威夷,致力於促進印太區域人民和國家之間關係的智庫。「同時,(太平洋島國論壇)也認可每個主權國家的獨特性。」
該組織的網站指出,還有 21個對話夥伴,包括區域外國家和歐盟,在太平洋地區擁有利益,並推進太平洋島國論壇的優先事項和願景。這些夥伴沒有投票權,但他們的參與增加了視野,也提高了該組織的國際地位。
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努力尋求共識與真相,這通常被稱為「太平洋方式」(the Pacific way)、並且反映了他們的文化和價值觀。就連偏好的服裝——彩色印花服——也散發著休閒、合作精神。
太平洋島國論壇總部設在斐濟蘇瓦(Suva),通常關注該區域人民的迫切需要。2023 年 11 月,庫克群島總理兼該論壇主席馬克.布朗(Mark Brown)對紐西蘭廣播電臺(Radio New Zealand)說:「作為太平洋國家,我們必須掌握話語權,決定自己的命運。這一點很重要。」
儘管該組織行為方式友善,但也時有緊張矛盾。
「肯定會有分歧。肯定會有不同意見。」井上健-亞太安全研究中心(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教授、太平洋島國問題專家阿爾弗雷德.奧勒斯博士(Alfred Oehlers)告訴本論壇。「他們的獨特之處在於,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他們會盡可能地站在同一陣線。這取決於每一具體問題。」
在該論壇的歷史上,爭議時起時伏。例如,該組織在 2009 年斐濟發生軍事政變後暫停了該國資格,接著又在 2014 年恢復。2022 年,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始輪值秘書長,以解決密克羅尼西亞等五國威脅退出的抗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再試圖在該區域取得外交、貿易和安全方面的影響力,是另一個引起爭議的肇因。
區域會議會考量每個成員國的立場,較富裕國家會為資源受限的國家領導人提供交通運輸協助。
「太平洋島國論壇可能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奧勒斯說。「這是主權國家聚在一起努力解決問題的場所。」
《2050 戰略》
2019 年,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著手制定長期目標,以及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目標的藍圖。由此產生的《2050 藍色太平洋大陸戰略》(2050 Strategy for the Blue Pacific Continent)於 2022 年 7 月獲得批准,涵蓋七大領域:政治領導力與區域主義、以人為本的發展、和平與安全、資源與經濟發展、氣候變遷與災害、海洋與自然環境,以及技術與互聯性。這些目標與該論壇的願景一致,即建立一個有利於和平、和諧、安全、社會包容和繁榮的區域。成功意味著所有太平洋人民都能過上自由、健康和有生產力的生活。
「《2050 藍色太平洋大陸戰略》是一項長期戰略,旨在指導我們的區域作為國家與領地、社區以及人民,如何共同努力、建立我們的優勢、確保我們的未來能夠因應當今和未來幾十年的挑戰。」太平洋島國論壇在介紹該戰略時指出。它承認各種挑戰,諸如:氣溫上升帶來的「氣候緊急狀況」、經濟增長緩慢、衛生教育系統的差異,以及土地、水域的環境惡化。同時,它也認可自身優勢:文化與傳統、年輕人口,以及海洋資源。
在 2023 年 11 月於庫克群島舉行的會議上,論壇領導人重申他們對《2050 戰略》的承諾,討論其第一階段的實施工作,並強調該計畫對確保區域合作的重要意義。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是,氣候變遷是該區域最大的安全威脅。會後發表的公報強調,藍色太平洋國家需要確保其土地和水域「永久」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在面臨海平面上升和日益嚴重的風暴帶來的生存威脅之際。與會領導人批准了該組織的《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之時延續國家地位與保護國民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Continuity of Statehood and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s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Related Sea-Level Rise)。
他們也呼籲加速在性別平權議題上取得進展,重申維持、發展漁業的承諾,贊同提升該區域的貿易和環境議程,並討論包括和平利用核能所造成污染在內的核威脅。這些以及其他倡議——包括改善教育和醫療保健——與《2050 戰略》相一致。
「它是我們的北極星。」負責制定該戰略的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處前政策主任帕基.奧姆斯比(Paki Ormsby)告訴本論壇。「它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對面臨的情勢——氣候危機——採取因應措施。我們還面對社會經濟方面的挑戰,這甚至發生在我們瞭解新冠肺炎之前。我們需要一項戰略來指導我們克服這些艱難險阻。」
地緣政治緊張、軍事化
位於蘇瓦的南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USP)法律與社會科學學院代理院長桑德拉.塔特(Sandra Tarte)博士表示,藍色太平洋的論述更強調非傳統安全威脅而非地緣政治威脅,後者往往被認為分散了對氣候變遷等優先事項的關注度。
然而,塔特對本論壇表示,太平洋國家應該承認、因應印太日益加劇的軍事化和地緣政治緊張。雖然《2050 戰略》呼籲建立一個「靈活、敏捷」的區域安全機制,但太平洋島國論壇必須考慮如何最有效地駕馭其「與所有人為友,不與任何人為敵」的姿態。這種狀況已經開始出現。塔特引用了「太平洋安全與地緣政治的第二軌對話」(Track Two Pacific Dialogue on Security and Geopolitics)。在 2023 年 12 月舉辦的研討會,由南太平洋大學在與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處協商之下主辦,重點討論太平洋對該區域地緣戰略動態和軍事活動的反應。研討會在南太平洋大學斐濟勞卡拉(Laucala)校區舉行,出席者包括學者、研究人員、公民代表和政府領導人。
奧姆斯比表示,《2050 戰略》應對處理地緣政治競爭問題,但是在其他緊迫區域問題的背景之中。「面對這些(充滿競爭的)挑戰,我們並不天真。」他說。
位於夏威夷的研究機構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研究員切里.希特卡里(Cherry Hitkari)寫道,國際社會對太平洋區域的興趣日益濃厚,單個國家與有影響力國家結盟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可能會削弱太平洋島國論壇的區域主義。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就是一個例證。希特卡里於 2023 年 8 月寫道,雖然強烈宣示區域認同有助於東協應對共同關切與目標,但外部脅迫仍有可能損害其內部團結。
太平洋島國論壇還面臨其他挑戰,至少部分原因是成員國的面積、人口、財富、治理方式,以及其他方面各不相同。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等太平洋次區域之間出現的爭端,已經影響到了該論壇的凝聚力。
成就
太平洋島國論壇促進太平洋各國政府間的合作、與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合作,並代表其成員的切身利益。五十多年來,該論壇在不斷擴大其成員的同時,也達成下列成就:
• 一直為海洋領域意識的強烈倡導者,並宣稱無論氣候導致海平面上升與否,透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建立的專屬經濟區和其他保護措施都是有效的。
• 制定政策管理和保護重要漁業資源,特別是鮪魚等洄游物種。太平洋島國論壇漁業局(Pacific Islands Forum Fisheries Agency)總部設在索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負責應處非法、無管制及瞞報捕魚(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問題。此類非法活動已導致多個太平洋國家的主要收入受損。
• 採取反核立場。《拉羅東加條約》(Treaty of Rarotonga)禁止在該區域擁有核武器和傾倒放射性廢棄物。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2023 年 11 月報導,太平洋島國論壇主席布朗建議重新審視這份 1985 年締結的條約,「以確保它反映太平洋國家的當代關切」。
• 提高國際社會對氣候變遷及其有害影響的認識。太平洋低地島國提供的證詞和直觀證據,增強了全世界對海平面上升和風暴強度加劇的擔憂。
• 幫助平息其成員國之一索羅門群島的內亂。應荷尼阿拉請求,2003 至 2017 年間,由澳洲主導的所羅門群島地區援助使團(Regional Assistance Mission to Solomon Islands)大致上恢復了和平與穩定。
• 《2050 戰略》獲得一致通過,表明區域合作規範已經確立。
奧勒斯表示,儘管偶爾會出現歧見,但太平洋島國論壇在過去十年中的工作是最出色的。「人們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尷尬或消極的事情上,而不是在積極、成功的事情上。」他說。
歷史
人類在太平洋島嶼上居住了數千年,建立了具有獨特文化和生存方式的社群。周圍海洋的生產性利用,包括非凡的航海壯舉,在該地區豐富的歷史中屢見不鮮。16 世紀歐洲人來到這些島嶼,19 世紀殖民浪潮席捲而來。
隨著許多島嶼社群取得獨立,如今太平洋島國論壇所體現的太平洋區域主義已經紮根。南太平洋論壇不斷增加成員國,並於 1999 年更名為太平洋島國論壇。
「這是一種試圖維護自身權益並增強自身能力的實踐,這樣他們就更有機會在世界舞臺上發聲。」塔特說。
「它建立在殖民時代形成的區域主義傳統之上。」
當其他印太強權力勸各島國政府按照他們的方式行事時,保持中立的想望就變得尤為強烈。儘管 2022 年索羅門群島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後,兩國關係更加密切。但中國試圖在該論壇其他員國中施加影響的努力卻收效甚微。例如,在北京與索羅門群島簽訂秘密協議後不久,其他藍色太平洋國家拒絕了一項旨在深化中國在該區域安全和經濟聯繫的多邊提議。2024 年 4 月索羅門群島的選舉結果削弱了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因為立場親北京的馬納塞.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雖然再次當選議會議員,卻撤回了連任總理的候選資格。
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於 1988 年成立了太平洋區域組織理事會 (Council of Regional Organisations of the Pacific,CROP),以改善各政府間組織之間的合作、協調與協作。這些機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支持太平洋島國論壇對區域主義的承諾。論壇秘書長也兼任太平洋區域組織理事會主席。理事會的合作對象包括太平洋航空安全辦公室(Pacific Aviation Safety Office)、太平洋共同體科技組織(Pacific Communit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organization)、太平洋島國開發計畫(Pacific Islands Development Program)、太平洋島國論壇漁業局、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處、太平洋電力協會(Pacific Power Association)、太平洋觀光組織(Pacific Tourism Organisation)、太平洋區域環境計畫秘書處 (Secretariat of the Pacific Regional Environment Programme)及南太平洋大學。
2000 年《比克塔瓦宣言》(Biketawa Declaration)和 2018 年《博埃宣言》(Boe Declaration)敦促論壇成員國幫助處於危機中的鄰國。前者強調各國在困難時保護鄰國的道義責任,並在索羅門群島內亂期間及 2020 年新冠肺炎席捲該區域時被援引。《博埃宣言》擴展了安全概念,將自然與人為災害都納入其中,並將氣候變遷稱作對太平洋人民生計、安全和福祉的最大威脅。
對《2050 戰略》的支持標誌著一個關鍵性的時刻,反映了論壇領導人貫穿該組織整個歷史的抱負。「該文件的專業性和前瞻性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奧勒斯說。「這完全符合聯合國和國際秩序規則。」
援助來源
各國與藍色太平洋領導人合作,支援龐大地區
論壇成員
藍色太平洋夥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PBP)與太平洋島國論壇合作,推動後者的優先事項,包括其於《2050 年策略》 (2050 Strategy)中所訂定的目標。藍色太平洋夥伴的目標為「帶來新的能源和資源,以取得實際、可及的成果。」
澳洲、日本、紐西蘭、英國和美國於 2022 年 6 月啟動藍色太平洋夥伴。此後,加拿大、德國和南韓也以合作夥伴的身份共同參與。在與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磋商後,各國協助增強災害韌性和減緩氣候變化、應對網路威脅和機會、加強海洋研究,並阻止非法、瞞報及無管制(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IUU)捕魚活動。
「我們將規劃現有和未來計畫,尋求驅動資源、移除重複內容、縮小差距,這將避免太平洋地區的政府和人民承受更大的負擔和失去機會。」藍色太平洋夥伴創始成員在成立時表示。
「這是一種協調機制,而不是實施機制。」夏威夷井上健-亞太安全研究中心(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DKI APCSS)太平洋島嶼專家阿爾弗雷德.歐勒斯(Alfred Oehlers)博士告訴本論壇。「許多國家都想伸出援手,但太平洋島國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所有的援助提議。」
太平洋援助地圖
發展援助在太平洋經濟體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都更為重要。由澳洲外交部資助的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的太平洋援助地圖(Pacific Aid Map)提供了有關對該地區贈款和貸款的詳細資訊。
該研究所是一家總部位於澳洲的智庫,研究人員收集了由 82 個發展合作夥伴贊助的三萬多個計畫和活動的數據,以編制這張互動式地圖,顯示 2008 年至 2021 年流向 14 個太平洋國家的外援效果,包括庫克群島、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紐埃、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東加、吐瓦魯和萬那杜。該研究所報告稱,這些國家在此期間共獲得超過 1.29 兆新台幣(400 億美元)的援助。
根據該研究所的報告,澳洲和日本在 2021 年增加了對所有 14 個國家的援助,澳洲是 2008-21 年間最大的捐助國,提供了該地區 40% 的發展資金。研究人員發現,相比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捐款在 2021 年有所下降,其 78 億新台幣(2.41 億美元)的支出大部分都是針對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島國。吉里巴斯和索羅門群島於 2019 年從自治臺灣轉為支持北京當局,兩國於 2021 年獲得更多中國援助。
合作努力
2023 年 1 月,藍色太平洋夥伴的成員國、觀察員(歐盟、法國和印度),以及太平洋島國代表、太平洋島國論壇祕書處和其他井上健-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代表人員在位於檀香山(Honolulu)的井上健-亞太安全研究中心一起參加有關非法、瞞報及無管制捕魚和海域意識的研討會。該研討會討論了太平洋地區面臨的挑戰,包括能力和資源的差距,同時還確定了合作領域。
歐勒斯讚揚了藍色太平洋夥伴。「它正在做出努力,,而努力也正在發揮效果。」他說。「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間做出貢獻並從中受益。」
在協調努力的同時, 藍色太平洋夥伴及其成員國計畫與太平洋地區政府和太平洋島國論壇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例如,作為其對該地區承諾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海平面上升和危險暴風威脅著低窪島國的情況下,美國在 2022 年和 2023 年與太平洋島國聯盟成員國舉行了白宮峰會。「美國致力於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繁榮和安全。」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在 2023 年 9 月的會議上表示。他要求國會撥款 64 億新台幣(2 億美元),用於擴大和深化美國在太平洋島國地區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