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 / FOIP衝突/緊張局勢

菲律賓尋求緩頰北京的南海侵略行為

論壇成員

6月,當印太區域盟國與夥伴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在南海危險且不斷升級的侵略行徑之際,菲律賓試圖透過外交手段緩頰緊張情勢。

根據菲律賓通訊社(Philippine News Agency)報導,菲律賓外交部長恩里克.馬納羅(Enrique Manalo)對國會議員表示:「我們仍然相信對話的首要性,即使面臨這類嚴重事件,也應主要透過外交手段來解決。」

美國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菲律賓「在此關節時刻表現得非常謹慎」。

「他們並不尋求與中國發生危機。 「他們尋求的是對話,」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坎貝爾在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於華盛頓的一次活動上如此表示。

2024 年 5 月 31 日,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說。 在言及「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的重要性時,奧斯汀說:「馬可仕總統在昨晚的動人演說中談到了南海的法治問題。 他是對的。 每個國家,無論大小,都有權享有自己的海洋資源,有權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自由航行和作業。 菲律賓面臨的騷擾是危險、確實、明晰的。 確保南海保持開放和自由,符合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利益。 此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對全世界至關重要。 我們在北約、歐盟和七國集團的朋友都清楚這一點。 我們也清楚。」
影片來源: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24 年 6 月中旬,中國海警船隻衝撞並登上試圖為南沙群島仁愛暗沙的菲律賓軍事哨所「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提供補給的菲律賓海軍船隻,致使緊張情勢驟然升級。 衝突造成一名菲律賓水兵受重傷、以及菲方船隻受損。 中國海警揮舞斧頭、砍刀和其他利器的影片,引發了加拿大、英國、南韓、美國等國際社會的憤慨和譴責。

菲律賓對中方行徑提出抗議,但保持了自我克制。 馬尼拉沒有進行報復,沒有將這次對抗定性為武裝攻擊,也沒有援引該國與美國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該條約重申對菲律賓安全的堅定承諾)。

中國聲稱對幾乎整個南海擁有主權,儘管國際法庭在 2016 年裁定其主張無效。 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臺灣和越南也對南海提出主權主張。 中國曾騷擾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的船隻,阻撓在這些國家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氣作業,藉以宣示其龐大的主權主張。

為了在南沙群島仁愛暗沙及周邊區域施加其非法主張,中國海警船越來越頻繁地衝撞、阻擋菲律賓補給船,並向其發射水砲。 來自民間的漁民也經常飽受騷擾。 中國於 2024 年 6 月中旬制定了海警法規,聲稱可以扣留「侵入」中國非法主張的海洋領土的外國船隻和船員。

馬納羅(Manalo)表示,菲律賓外交部正在努力與中國展開對話,以採取信心建立措施,從而有可能緩解緊張情勢。 信心建立措施包括兩個以上實體在涉及軍隊、武器裝備的資訊交換和核查程序上達成協議。 這些措施致力於提高透明度,並澄清軍事或其他活動的意圖。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美中兩國於 2023 年 11 月達成類似協議,從而在交流中斷近 18 個月後恢復了軍事對話。

馬納羅表示,無論信心建立措施取得什麼成果,「都不能犧牲我國的南海主權、主權權利以及我們其他權利和管轄權」。

馬納羅說:「我們將根據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 「我們一直在努力讓中國回到談判桌上,透過對話與我們共同解決在這些問題上的歧見。」

菲律賓總統小斐迪南.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讚揚了菲律賓武裝部隊,並向參與衝突的 80 名官兵頒發獎章,以表彰他們在因應中國非法行動時保持克制。

根據《馬尼拉公報》(Manila Bulletin)報導,馬可仕說:「因此,藉由頒發這些獎章,我們記得,在 6 月 17 日,我們有意識地做出了深思熟慮的選擇:繼續走和平道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