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人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 / FOIP
環太平洋軍演:海上軍事合作傳統

論壇成員
加強戰術能力和團隊合作,是環太平洋(RIMPAC)軍事演習的長期目標。 這場世界最大國際海上演習活動,由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群島及其周邊區域主辦。
第 29 屆環太軍演將於 2024 年 6 月底至 8 月初舉行,共有 29 個國家、38 艘水面艦艇、3 艘潛艦、14 國陸軍、約 170 架飛機和 25,000 多名人員參加。 2024 年的軍演主題是「夥伴:統合備戰」(Partners: Integrated and Prepared),反映了這兩年一度的演習歷來強調的操作互通性。
2024 年 6 月底,來自汶萊、加拿大、智利、德國、印尼、日本、墨西哥、荷蘭、南韓、新加坡和美國的軍艦抵達珍珠港,為環太軍演做準備。
影片來源: 特技兵 AMY BILLER/特技兵 PRESTON CASH/特技兵 SARAH EATON/特技兵 BAYLEY FOSTER/特技兵 MARIA LANOS/特技兵 HANNAH MOHR/特技兵 CHRISTOPHER NIELSEN/特技兵 CHRISTOPHER PREVIC/美國海軍
影片來源: 特技兵 AMY BILLER/特技兵 PRESTON CASH/特技兵 SARAH EATON/特技兵 BAYLEY FOSTER/特技兵 MARIA LANOS/特技兵 HANNAH MOHR/特技兵 CHRISTOPHER NIELSEN/特技兵 CHRISTOPHER PREVIC/美國海軍
自 1971 年以來,環太軍演參與者從他們的聯合戰略成功中獲益匪淺,甚至也獲益於偶然的失敗。 例如, 1996 年演習期間,由於一架美國噴射機意外墜毀、但未造成人員傷亡,通訊規則因而得以改進。
環太軍演最初每年舉行一次。 隨著參與者的增加,美國海軍決定從 1974 年起每隔一年舉辦一次,以便有時間進行規劃和後勤準備。 1971 年有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英國、美國等 5 個國家參加,1998 年有 6 個,2008 年有 10 個,2018 年有 25 個。 在 2020 年 COVID-19 疫情期間,演習僅限於在海上活動。

照片來源:SHANNON RENFROE 上士 / 美國海軍
環太軍演中值得注意的事件包括:
- 1971 年:首屆環太軍演並未大張旗鼓地進行。 早期演習反映了冷戰思維:敵人明確、訓練結構一致。
- 1986 年:日本派遣兩艘飛彈驅逐艦、六艘驅逐艦和一艘潛艦參與,強化了它在環太軍演中的存在感。
- 2008 年:澳洲、加拿大、南韓和美國部隊負責空中和太空演習的指揮控制。 時任加拿大空軍准將伊凡.布隆丁(Yvan Blondin)說:「在國際環境中工作,你無法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信任。」 「因此,如果能在演習中做到這一點,那麼你所建立的連結 [和] 對其他國家的了解,會讓你在實戰中更容易獲得信任。」
- 2012 年:環太軍演期首次舉辦「人道主義援助與救災」(HADR)活動,強調了集體因應。
- 2014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派出四艘軍艦參加演習——還有一艘不請自來的間諜船在演習區域外巡邏。 由於中共持續將南海軍事化,美國於 2018 年取消了對北京的邀請。
- 2016 年:多國部隊參與的救災演習,混合了常規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
- 2018 年: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派艦艇參加環太軍演,提高了其部隊在演習中的參與度。 以色列、斯里蘭卡和越南也首次全程參與。
- 2024 年:漫長的戰術階段使互動更加活躍;進行了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援助與救災」演習。

照片來源: WAHYU WIDADI 中校 / 美國海軍
美國退役海軍上將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寫道,環太軍演「被全球海軍軍官視為海軍力量的奧運會」。 他表示,最重要的是,這次演習是「一個明確信號,表明廣大太平洋盆地裡面最重要的軍隊之間願意分享訓練、戰術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