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
美國將在未來九年內免除印尼 3,500 萬美元(約 11.4 億新臺幣)債務;而作為回報,這個東南亞國家將復育位於被認為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海域的珊瑚礁。
印尼珊瑚礁正受到日益嚴重的威脅;主要是由於氣候變遷導致海水溫度升高並引起熱應力,進而觸發珊瑚白化。
當珊瑚排出寄居在其組織中的彩色藻類時,就會出現白化現象。 沒有了藻類,珊瑚就會變得蒼白,容易受到饑餓、疾病或死亡的威脅。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全球超過 54% 的海洋珊瑚礁正在經歷白化程度的熱應力。
影片來源:路透社
該協議是自 2009 年以來兩國達成的第四個「債務換自然」(debt-for-nature)協議,預計將為珊瑚三角地帶兩個關鍵區域至少 15 年的保育工作提供資金。
該協議涉及的是鳥頭海景區(Bird’s Head Seascape)和小巽他-班達海景區(Lesser Sunda-Banda Seascape),這兩片海景區都佔地數十萬公頃,是超過四分之三的珊瑚物種與超過 3,000 種魚類、海龜、鯊魚、鯨魚和海豚的棲息地。
根據印尼旅遊部的資料,該國擁有約 510 萬公頃珊瑚礁,佔世界總量的 18%。
「保護國際」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法律顧問亞歷山大.波特諾伊(Alexandre Portnoi)說:「這兩片區域都最具生物多樣性。」
印尼與美國分別在 2009 年、2011 年、和 2014 年進行了債務互換,總共獲益近 7000 萬美元(約 22.8 億新臺幣)。 此次互換是第一次將重點放在珊瑚礁而非印尼的熱帶雨林上;後者正受到不斷擴大的棕櫚油種植園的威脅。
然而珊瑚礁更難在國家層面得到保護,因為它們主要受到全球氣候、溫度變遷以及污染的威脅;而這些因素單靠印尼是無法解決的。
根據該協議,雅加達 2,600 萬美元(約 8.5 億新臺幣)的債務將根據《美國熱帶森林和珊瑚礁保護法》(U.S. Tropical Forest and Coral Reef Conservation Act)被撤銷。 保護國際組織將出資 300 萬美元(約 9,786 萬新臺幣),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另一個深度參與債務互換的團體——也將出資 150 萬美元(約 4,884 萬新臺幣)。
印尼將致力於復育珊瑚礁,而當地非營利團體將利用保育基金提供的資金來支持一些專案計畫;這些計畫將直接裨益珊瑚礁生態系統、以及依賴這些生態系統的人們的永續生計。
波特諾伊表示,「債務換自然」是專門為「打破」債務緊張導致環境退化的「循環」而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