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成員
在 2022 年俄羅斯無端入侵烏克蘭前數日,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外交政策方面的最高官員聲稱,北京尊重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所有國家主權和獨立。 數日後,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俄羅斯停止攻擊基輔的表決中投了棄權票。
十年前,中國曾承諾「在烏克蘭受到核武侵略或相關威脅時,向烏克蘭提供相應的安全保證」。 然而在這些威脅來臨時,中國卻與侵略者站在同陣線,擴大俄羅斯宣傳、試圖為其侵略行徑辯護,並批評旨在阻止俄羅斯攻擊的經濟制裁。
50 多年前,在北京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時,其承諾協助維護國際和平。 今天,世界各國領導人譴責中國是俄羅斯戰爭行徑的「決定性促成者」。
根據柏林智庫「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商品供應國,也是用於飛彈、無人機和戰車等武器的軍民兩用零件供應國。
2024 年 7 月初,北約盟國譴責了北京對莫斯科的軍事支援,並在一份由該安全同盟 32 國領導人批准的宣言中警告說:「中國無法在不對其利益和聲譽造成負面影響的狀況下,促成歐洲當代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
他們在聲明中呼籲中國停止支持俄羅斯終結烏克蘭民主的行徑,包括「移轉軍民兩用材料,如作為俄羅斯國防部門投入使用的武器部件、設備和原材料。」
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儘管中國「聽從了不向俄羅斯提供全套武器系統的警告,但幾乎做了所有其他事情,該國向俄羅斯提供電腦晶元、先進軟體、以及重建國防工業基地所需的元件;而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基地原本一直在大量生產有問題的過時設備。」
雖然北約的聲明沒有具體說明中國的行動會帶來什麼後果,但美國暗示可能擴大制裁以阻止北京進入全球市場。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向《紐約時報》表示:「如果中國的此類支持繼續下去,那將削弱其與整個歐洲的關係;美國將與我們的歐洲盟邦協調,持續制裁參與這一活動的中國實體。」
中國否認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但這對威權鄰國卻保持著密切關係;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最近一次會晤於 2024 年 5 月在北京舉行。 據媒體報導,兩國還放棄了與歐洲共同限制北韓非法核武庫的合作 ,同時增加了軍事演習及其他活動。
2024 年 6 月,中國拒絕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部分原因是會談沒有包括俄羅斯。
北約的聲明還批評了中國對國際網路的持續攻擊、資訊操縱和脅迫策略。
澳洲、日本、紐西蘭、南韓參加了 2024 年北約會談,這是印太國家連續第三年出席該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