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域南亞東北亞 (NEA)

印度是金磚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

論壇成員

金磚國家(BRICS)的概念於 2000 年代中期出現,包含巴西、俄羅斯、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和後來的南非,其關係鬆散,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外,該組織還必須面對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內部壓力,包括成員國之間的協調問題、分歧和不同的優先事項。

創始成員國在 2023 年 8 月於南非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舉行的高峰會上核准擴張後,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 2024 年初加入了該團體。

現被稱為「BRICS+」的金磚十國,仍然是一個非正式聯盟。 然而,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該組織成為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Seven,簡稱 G7)主要工業化國家所認可的同儕,就可能對國際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華盛頓特區的大西洋理事會地理經濟中心(Atlantic Council’s GeoEconomics Center)非常駐高級研究員陳洪(Hung Tran,音譯)在一篇 2023 年 8 月發表於「新大西洋主義者」(New Atlanticist)部落格的文章中寫道,儘管這次擴張可能會提升該組織的地位,但「接納太多新成員可能會稀釋金磚國家組織,如果它繼續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運作,就會變得徒勞無益」。

觀察員國家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和蒙古也希望成為正式成員國。 另外,還有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里蘭卡和土耳其六個對話夥伴。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報導,在當時新任總統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的領導下,阿根廷於 2023 年 12 月撤回了加入該組織的申請。 另有 20 多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加入金磚國家。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磚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 分析師表示,迄今為止,該組織尚未達到預期目標,主要原因是持續的內部分歧。這種分歧似乎在整個擴張過程乃至 2024 年期間持續存在。

分析人士稱,首先,針對該組織應如何前進,印度和中國之間存在意見分歧。 印度更希望建立所謂的多極全球治理體系,而中國則尋求建立一種對抗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機制。 在許多方面,印度更有條件在組織內部建立共識、促進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

國際金融學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前執行董事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前副主任陳洪寫道:「如果金磚國家集團遵循印度的做法,那麼它可以促進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並在此基礎上與 G7 討論如何改革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並應對氣候變遷等全球問題。」 G7 成員國包括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

「這似乎對許多發展中國家具有吸引力,它們希望改革目前的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但又不想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明確選邊站。」陳洪寫道。

「如果中國勝出,金磚國家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反美政治主義的場域,可能會危及其為許多發展中國家帶來具體利益的能力。」

許多分析人士擔心金磚國家可能成為中國的傀儡組織,推動北京當局的地緣政治野心,例如「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基礎設施計畫和《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這最終將犧牲許多新興經濟體的利益,以促進中國的利益。 中國和俄羅斯威權主義的加劇,以及許多金磚國家可能受威權統治,也引發了人們對該組織走向的擔憂。

分析師表示,儘管 BRICS+ 中的 10 個國家總人口數遠多於 G7,但其經濟產出和人均國內生產毛額較低。

與此同時,印度和中國不僅在金磚國家的未來發展問題上,還在邊境問題和經濟政策方面持續發生衝突。

在區域問題上,北京當局一貫地支持巴基斯坦而非印度,這持續讓新德里當局感到沮喪。 除了推動與巴基斯坦的經濟和基礎設施項目外,中國還促成與印度鄰國的軍事合作,並向巴基斯坦提供軍備。 例如,2024 年 4 月下旬,中國啟動了其為巴基斯坦開發的八艘麒麟級潛艦(Hangor-class submarines)中的第一艘。

同樣地,俄羅斯贊成中國對金磚國家的做法,持續向巴基斯坦提供各種武器,從小型武器到 Mi-35M 攻擊直升機、反坦克系統和防空武器等。

在未來一年,將需要更新在 2020 年推出的金磚國家 2025 戰略。 該結果預示著印度是否能夠帶頭實現其多極全球治理體系的願景,進而提振新興經濟體,並賦予它們更大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