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成員
美國在實施其動態戰略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該戰略旨在實現長期聯盟的現代化、加強現有和新興夥伴關係,並建立創新關係網以應對緊迫的安全挑戰。從中國日益增長的侵略行為、核擴散,到潛在氣候影響,尤其是對藍色太平洋國家的影響,該地區的威脅不斷變化且日益複雜。
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USINDOPACOM)指揮官約翰・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在 2024 年 1 月於夏威夷檀香山舉辦的太平洋論壇
(Pacific Forum)關於實施地區整合的會議上表示,為了應對這些安全挑戰,「我們必須認識到,對於美國和我們的盟國及合作夥伴來說,這不是單方面可以完成的事情,我們政府的各種力量都必須發揮作用」。該論壇吸引了 200 多位領導人、軍事官員和專家參加。阿奎利諾說,儘管軍事力量「使其他形式的國家權力能從強勢的位置出發,也不能僅依賴軍事力量。因此,在對這些對手進行威懾方面它是關鍵的⋯⋯在這樣的安全環境中,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行動和運作,來面對這些對手。」
在過去十多年的努力中,美國更新並加強了與澳洲、日本、菲律賓、南韓和泰國的重要條約聯盟與承諾。這些盟約是在 70 年前或更久以前發起的,大多建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旨在維護區域和平。根據這些不容變更的協定,美國承諾在這些國家受到攻擊時保衛它們。近年來,美國透過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簡稱東協)、與澳洲、印度和日本所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夥伴關係,以及其他區域安全機制,建立了更強的多邊聯繫。美國同時也加強了與包括印度、馬來西亞、蒙古、紐西蘭、新加坡、臺灣、越南以及眾多藍色太平洋國家等印太地區長期合作夥伴,以及近期合作夥伴的聯繫。
美國持續支持上述及其他防禦承諾,以實現強大、顯著的綜合嚇阻。具體來說,美國正在印太地區強化其軍事部署和結構,擴大規模宏大的全球軍事演習,並與盟國和合作夥伴共同提升軍事實力。
加強共同防禦條約
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的眾多共同防禦條約中,與日本和南韓的聯盟特別引人注目。這些條約都是在重大戰爭和衝突後建立的。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美日安保條約》 (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於 1951 年簽訂,並於 1952 年生效。美國與南韓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則於 1953 年韓戰停戰兩個月後簽署。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對日本和南韓的承諾不斷加強。舉例來說,自 1960 年以來,日本和美國透過一系列協議來加強兩國間的條約,其中包含一些機密協議。這些協議涵蓋了部隊地位、技術合作,以及近期加入的網路和太空領域等方面。自從阿奎利諾將軍於 2021 年就任美國印太司令部指揮官以來,強化與日本和南韓的延伸威懾與協調,以及共同推動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已成為其首要任務。
日本
美國透過在日本駐紮約 50,000 名軍事人員以及數千名美國國防部的文職員工和家屬,持續證明對日美聯盟的堅定承諾。此外,美國在日本部署了多種先進的軍事資產,包括航空母艦打擊群、飛彈防禦雷達和聯合打擊戰鬥機。美國也向日本出口防禦裝備。
數十年來,日本和美國大幅提升了聯合軍事演習的頻率、複雜性和強度。例如 2007 年,日本開始與印度和美國一起參與馬拉巴爾(Malabar)海軍演習。日美兩國也加強了他們的防衛合作倡議,包括資訊共享和提升操作互通性。2011 年,兩國國防部共同合作應對日本本州島發生的毀滅性地震和海嘯災難。2018 年,日本水陸機動部隊(Japanese Mobile Amphibious Forces)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日本鹿兒島縣進行演習,以加強在偏遠地區的聯合作戰能力。
2023 年 1 月,日本和美國為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決定加強聯盟關係。這是兩國國防和外交部長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安全諮商會談(Security Consultative Talks)的結果。
根據新聞稿,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他們同意「透過在日本部署更多功能、具機動性和韌性的軍事能力,來優化美軍在日本的部隊態勢」。「這些措施將強化該地區的威懾力,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保衛日本及其人民。」他說。
官員們表示,首先,美國正重新配置一支高達 2,000 名海軍陸戰隊員的部隊,這些部隊成員將來自現有兵力,配備先進的情報、監視、偵察、反艦和運輸能力,包括新引入的海軍/海軍陸戰遠征隊艦艇阻絕系統(Navy/Marine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
為了跟上新興威脅的步伐,日本和美國領導人同意將條約解釋為涵蓋來自太空或在太空中的攻擊。盟國在 2019 年將網路空間加入條約中。
「我們還討論了更新我們的聯盟關係、角色和任務,使日本能夠更積極地與美國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為區域安全做出貢獻。」奧斯汀表示。「我們強烈支持日本獲取反擊能力的決定,並確認在運用這種能力方面的密切協調將加強美日同盟。」
南韓
近年來,南韓和美國的高級國防官員不斷重申雙方聯盟的實力,並承諾加強軍事合作。在駐韓美軍的領導下,美國在南韓駐有超過 28,000 名軍事人員,這證明了美國對該聯合任務的持久承諾。
2022 年 11 月,在五角大廈舉行的第 54 屆年度安全諮商會議(Security Consultative Meeting)上,奧斯汀表示:「近 70 年來,本聯盟一直是朝鮮半島及更廣泛的印太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基石。今日,(南韓)是一個極具實力的盟友,是該地區安全的提供者,也是維護基於規則之國際秩序的捍衛者,而正是這種秩序確保了我們所有人的安全。」
南韓和美國的國防官員持續強調建立在共同犧牲基礎上的聯盟強度,並強調雙方在遏制北韓進行破壞性活動方面的共同利益。奧斯汀在 2022 年的諮商會議上重申,威懾措施包括美國全方位的核武、常規武力和飛彈防禦能力。「在朝鮮半島,我們正在恢復大規模演習,以加強我們的聯合戰備和必要時立即作戰的能力,」他說。「我們致力於加強這些努力,以增強綜合嚇阻能力,並確保聯盟能繼續支持朝鮮半島和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2023 年 7 月,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南韓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在前一年發起的首次雙邊核諮商小組(Nuclear Consultative Group)會議在首爾召開,討論資訊共享、核指揮和控管,以及聯合規劃和執行,以遏制北韓的核武器發展。
「基於戰備作戰能力和堅實的戰備態勢,我們的軍隊將立即對任何北韓的挑釁進行反擊。」尹錫悅在 2023 年 9 月於首爾舉行的紀念國家武裝部隊成立 75 週年和與美國安全同盟 70 週年的典禮上說。「如果北韓使用核武器,其政權將因韓美同盟的壓倒性反應而終結。」
菲律賓
美國對菲律賓的長期安全承諾也重新恢復了活力。2023 年 4 月,盟友們進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聯合多邊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
(Balikatan exercise),共有超過 17,600 名來自兩國及澳洲的人員在菲律賓各地參與演練。這項始於 1991 年的演習加強了聯盟的實力和戰備。
2023 年 5 月,菲律賓和美國官員推出了《雙邊防衛指導方針》(Bilateral Defense Guidelines),以現代化兩國的合作方式。該方針明確表示,太平洋上對任一國的公共船隻、飛機或武裝部隊的武裝攻擊將觸發 1951 年《美菲共同防禦條約》(U.S.-Philippines Mutual Defense Treaty)下的承諾。該方針定義了在常規和非常規領域建立操作互通性的路徑,並認識到威脅不僅可能出現在陸地、海洋和空中,也可能出現在網路空間和太空中。這些威脅還可能以非對稱、混合和不規則戰爭或灰色地帶戰術的形式出現。
美國國防部表示,這些方針重申了條約的持久相關性;促進了對聯盟框架內的角色、任務和能力的共同理解;推動了雙邊安全和國防合作各領域的團結一致;並為國防合作的重點領域提供了指導。
這些方針還確定了多種促進該努力的方法,包括協調菲律賓的國防現代化、優先採購具有操作互通性的國防平臺,以及擴大非物質國防能力建設的投資。例如,為了深化操作互通性,兩國計畫在其《加強防務合作協議》
(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簡稱 EDCA)下,擴大海上安全和海事領域意識方面之合作。
泰國
與此同時,美國持續致力於充分發揮美泰聯盟的潛力。兩國持續努力達成共同防禦目標。兩國聯盟關係始於 1954 年東南亞條約組織
(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的《馬尼拉條約》(Manila Pact),根植於超過 190 年的外交關係和共同價值觀,包括建立具有韌性和包容性的民主政體以及推進人權。自 1950 年起,泰國已從美國獲得軍事裝備、物資、訓練,以及建設和強化設施方面的援助。2003 年,美國將泰國指定為重要的非北約盟友。今日,美國是泰國的主要國防供應國,也是居於領導地位的貿易夥伴。
金色眼鏡蛇演習(Cobra Gold)由泰國和美國共同主辦,是該地區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年度多國軍事演習,2024 年為第 44 屆。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數據,兩國每年進行超過 400 次聯合軍事演習和交戰演練。此外,兩國還在曼谷共同經營一所國際執法學院 (International Law Enforcement Academy),已為東南亞各地培訓超過 22,000 名刑事司法人員。
2022 年的美泰戰略聯盟和合作夥伴關係公報確定了氣候變遷、網路安全、執法和技術等優先領域。隨著賽塔.塔維辛(Srettha Thavisin)在 2023 年 8 月正式成為泰國總理,美國期望在這些合作領域持續取得進展。
專家認為,美國對菲律賓和泰國的承諾也可以用來加強並團結東協。在與泰國的聯盟框架下,美國支持透過夥伴合作促進湄公河地區的發展,以加強跨境經濟狀況、協助資源管理、打擊跨國犯罪,並推動良善治理。這些努力不僅有助於保護泰國的主權,也有助於保護在該重要地區擁有利益之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主權。
澳洲
美國對澳洲的條約承諾仍然堅定不移。兩國部隊在一戰期間的法國哈梅爾戰役 (Battle of Hamel)中首度攜手作戰,自此便一直在每場重大衝突中並肩戰鬥。1951 年,澳洲、紐西蘭和美國簽訂了《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ANZUS)。2001 年 9 月 11 日的恐怖攻擊後,澳洲援引該條約支持美國。
從 2005 年起,澳洲和美國定期舉行護身軍刀 (Talisman Sabre)演習,以保障雙方的共同安全利益,包括保護航行自由和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自 2011 年起,美國每年向澳洲北部的達爾文(Darwin)輪調約 2,000 名海軍陸戰隊員,最近還增加了空軍人員的參與。此外,兩國簽署了更多的防禦合作協議,並與日本進行三邊對話,在四方安全對話 (Quad)夥伴關係中與日本和印度合作。
美國透過 2019 年 9 月通過強化版三邊安全協定—— 《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進一步擴大了與澳洲的關係。在該夥伴關係框架下,英國和美國支持澳洲購買常規武裝核動力潛艇,同時確保所有三方都遵循最嚴格的核不擴散標準。夥伴國還將提升聯合能力和操作互通性,並強調在網路、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和水下能力領域的合作。
加強夥伴關係
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代理副部長瑪拉・卡琳(Mara Karlin)博士在 2023 年 9 月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在加強聯盟關係的同時,美國還必須繼續擴大與印太地區盟國和合作夥伴之間在其他關鍵軍事能力和資訊共享方面的防禦合作。「美國的同盟和夥伴網絡是競爭對手無法匹敵的戰略優勢。」卡琳說。
印度
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南亞政策主任西達爾特・艾爾(Siddharth Iyer)表示,印美關係對於確保印太地區自由與開放至關重要,這也是兩國正致力於加強彼此的關係和防禦聯繫的原因。
根據 2023 年 9 月的新聞稿,艾爾提到,隨著兩國間的「溫暖度和熟悉感」日益加深,防禦合作夥伴關係正展現著「前所未有的動力」。自從 2021 年出任美國國防部長以來,奧斯汀已三度訪問印度。
「我們認為,打造美國與印度間的良好關係不僅是必要的,對於實現我們在印太地區的戰略更是至關重要。」艾爾表示。「我們秉持著廣泛而深刻的承諾來實現該目標。」
例如,印美國防加速生態系統(India-U.S. Defense Acceleration Ecosystem)促進了印度和美國公司、新創企業及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目的是快速提升具有軍事應用潛力的商業技術發展規模。
藍色太平洋國家
美國也在重振與藍色太平洋國家的夥伴關係。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1980 年代與 3 個太平洋主權國家正式建立的《自由聯盟國之自由聯盟協定》(Compacts of Free Association with the Freely Associated States)一直是合作的基石。路透社報導,美國在 2023 年與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續簽了協定,授權美國可以進入太平洋戰略地區。美國還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在 2023 年 7 月簽署了一項防衛合作協定。
拜登總統在 2022 年和 2023 年於白宮與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PIF)成員舉行了峰會,展現了美國對該地區及其保護藍色太平洋國家主權的持久承諾,特別是面對氣候變遷和海平面上升對低窪島國構成的威脅。拜登總統在 2023 年峰會上重申,「美國致力於確保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繁榮和安全。」
所有 18 個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代表都出席了峰會,包括澳洲、庫克群島、斐濟、法屬波里尼西亞、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紐埃、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東加、吐瓦魯和萬那杜。「我們聽到了你們要求保證的呼聲,你們永遠、永遠、永遠不會因為氣候危機而失去在聯合國的地位或成員國資格。」拜登總統告訴各國領袖。「今天,美國明確表示,這也是我們的立場。」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政府還將擴大對庫克群島和紐埃的外交認可,這建立在最近於索羅門群島和東加設立大使館的基礎之上,並計畫於 2024 年在萬那杜設立大使館。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在 2022 年峰會上承諾幫助太平洋島嶼因應中國的經濟脅迫,並在未來十年內為新計畫提供 260 億新臺幣(8.1 億美元)支持。美國在第二次峰會上承諾額外提供 64 億新臺幣(2 億美元),作為太平洋島嶼基礎設施倡議的一部分。
美國還宣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加強法律能力、擴大氣候和氣候數據共享來支持海洋界線與邊界,資助氣候調適工作,加強區域災害準備工作,提高數位連接性,擴大支援海岸警衛隊,資助海底電纜建設,以及協助打擊非法捕魚等。
「我們在這裡有深厚的道德、戰略和歷史利益。」一位美國高級官員告訴《衛報》(The Guardian)。「我想我們正在重申該承諾。」
未來承諾
在其印太戰略和行動計畫下,美國持續深化對盟國和夥伴的承諾,以透過綜合嚇阻來防止衝突。「美國有責任履行我們對共同防禦條約的承諾,無論是在日本、南韓的軍事態勢,還是在菲律賓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基地,亦或是澳洲境內的合作夥伴。」阿奎利諾在太平洋論壇會議上表示。「這讓我們在被邀請實現操作互通性並一同行動時,能夠團結合作。」
作為該計畫的一部分,美國也致力於建立印太與歐洲-大西洋之間的聯繫。例如,美國正支持澳洲、日本、紐西蘭和南韓等國家與北約擴展聯繫。
美國承諾將提升與條約盟友進行的軍事演習數量和複雜度,並與其他合作夥伴以及志同道合的印太國家擴大軍事合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東協的指導下進行,目的是為了實現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共同願景,並確保該地區的繁榮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