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 (NEA)衝突/緊張局勢

中國的霸凌行為促使臺灣領導人奮力維護民主

論壇成員

臺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指出,貧窮和維護民主是改變其人生,促使他從事公眾服務事業的兩個因素。

賴清德將於 2024 年 5 月 20 日就任成為這座自治島嶼的領導人,他在新北市長大,是六個孩子當中的老么。 據媒體報導稱,賴清德的父親在他出生後三個月死於煤礦事故。

「我父親留給我的最大財富之一是貧窮。」賴清德對《時代》(Time)雜誌說道。 「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中,無論做任何事,我都更努力、更有幹勁, 也讓我更有決心。」

賴清德成為了一名醫師,並在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攻讀公共衛生。 時任臺灣內閣政委兼執政黨民進黨(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DPP)祕書長的羅文嘉告訴《日經亞洲》(Nikkei Asia)雜誌:「他堅持不懈的性格顯然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

賴清德的支持者表示,他的卑微出身和擔任市長的經歷使他更能體會房價上漲和就業機會不足等社會挑戰。

長期民進黨活動人士曾俊仁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表示:「他經歷過寒冷和貧困,所以他非常了解當時我們基層人民所經歷的苦難。」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對該島的脅迫行為,包括軍事霸凌和選舉干預,是賴清德從醫師轉向政壇的決定性時刻。 1996 年,中國人民解放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朝臺灣附近海域發射飛彈,在臺灣首次直接總統選舉前夕恐嚇選民。

「我決定我有責任參與臺灣的民主,並幫助保護這個剛起步的制度,免受那些希望它受到傷害的人的影響。」賴清德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他成為了立法委員、任兩屆臺南市長、行政院長,並於 2020 年在蔡英文總統的領導下擔任副總統。蔡英文因任期限制即將卸任。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形容賴清德在其早期職業生涯中對工作抱持理想主義、莊重、嚴肅的態度,並專注於政府政策的細節。 該報稱「他唯一真正放鬆的時刻是在談論棒球時,這是他最喜歡的——也可以說是臺灣最受歡迎的運動。」

隨著民進黨史無前例地贏得第三個四年任期,賴清德承諾保持施政連續性。 「我對捍衛和平、民主成就和兩岸現狀的承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他在競選期間表示。 2024 年 4 月下旬,他留任了擔任國防、外交和國安職務的重要內閣成員。

這是在中國共產黨(Chinese Communist Party)持續進行軍事恫嚇和其他灰色地帶戰術,威脅以武力吞併臺灣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賴清德在勝選後表示, 2024 年的臺灣選舉向世界表明:「在民主與威權主義之間,我們將站在民主這一邊。」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