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巡協議歷久彌堅,有助推進印太自由開放、保護專屬經濟區
論壇成員
該共巡計畫是印太區域一項富有成效的多邊漁業監督、執法計畫,其起源可追溯到 1980 年代末,當時太平洋島國論壇漁業局(Pacific Islands Forum Fisheries Agency)建議成員國制定一項互惠執法協議。
後來稱為《關於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監督與執法合作之紐埃條約》(Niue Treaty on Cooperation in Fisheries Surveillance and Law Enforcement in the South Pacific Region)的協議於 1993 年生效。 曾任美國駐太平洋六島國使團副團長的前美國外交官理查.普魯特(Richard Pruett)最近為喬治城大學澳洲、紐西蘭與太平洋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stralian, New Zealand and Pacific Studies)撰文稱,該協議第六條奠定了共巡計畫的基礎。
根據該條款,一方參與國可透過附屬協議允許另一締約方將其漁業監督與執法活動擴展到前述國領海及群島水域。
該共巡計畫是美國印太司令部「戰區安全合作」(Theater Security Cooperation)倡議的一部分,目的是強化區域穩定與安全。
2008 年,庫克群島與美國首次在印太區域實施了共巡計畫。 目前,美國海岸防衛隊與 12 個印太國家簽訂了雙邊漁業執法協議。 這些協議使各國軍事和 / 或海事執法人員都能登上對方的船隻,並在其水域(包括專屬經濟區)內執法。 他們可以攔截、檢查和扣留涉嫌非法海上活動的船隻,特別是涉及非法、瞞報及無管制捕魚活動的情況。
共巡協議對小島國尤為重要,因為這些國家可能缺乏海事人員和資產來充分保護其廣闊的專屬經濟區。
來自印太區域的參與者還包括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東加、吐瓦魯和萬那杜。 密克羅尼西亞、帛琉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還擴大了其協議範圍,以允許美國海岸防衛隊在船上沒有本國執法人員的情況下執法。
2023 年 5 月,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擴大其協議範圍時說: 「身為區域安全夥伴,我們正在共同努力。我們正在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共同願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最近謊稱懸掛中國國旗的漁船在他國專屬經濟區內不受執法行動影響,這使得共巡計畫再次受到關注。 據路透社 3 月報導,事實上,共巡協議符合國際法,已讓萬那杜警方和美國海岸防衛隊發現了六艘違反萬那杜漁業法的中國漁船。
美國海岸防衛隊少將邁克爾.戴(Michael Day)告訴記者: 「我們根據東道國的邀請進行登船行動、並同他們合作保護其專屬經濟區。」 「自由開放的印太以遵守國際規則、規範和法律為前提,我很高興地說,海岸防衛隊遵守了所有國際法,這些都是合法的登船行為。」
據貝納爾通訊社(Benar News Agency)報導,2024 年 1 月至 3 月期間,美國海岸防衛隊「哈里特.雷恩號」(Harriet Lane)巡邏艦執行了巡邏任務,根據共巡協議總共登船 28 次。
美國海岸防衛隊也於 2024 年 2 月底宣布,作為「藍色太平洋行動」(Operation Blue Pacific)的一部分,來自「奧利弗.亨利 號」(Oliver Henry)巡邏艦與吉里巴斯海警部隊的人員登上了兩艘懸掛中國國旗的漁船,並對吉里巴斯專屬經濟區內中國及他國漁船執行了監控。 未發現存在違法行為。
美國海軍研究所(U.S. Naval Institute)報告稱,中國的遠洋船隊擁有 4,600 艘船,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船隊,並且每年都會駛入更遠的公海。 專家表示,中國漁船經常闖入他國專屬經濟區。
據普魯特所言,中國越來越擔心共巡計畫會延伸到菲律賓或越南,這兩國都拒絕接受中國在南海任意且廣泛的領土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