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pdefenseforum.com/wp-content/uploads/2024/02/contem-ray-780x470.jpg)
自由亞洲電台
研究人員於 2023 年 5 月宣布,過去兩年在湄公河流域發現了數百個動、植物物種,其中包括一種兇猛的變色蜥蜴、一種以中國神話中女神命名的毒蛇,以及一種只有在越南東北部森林密佈的石灰岩山脈中才能發現的偽裝綠蛙。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報告,在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全球各地數百名科學家於 2021 年、2022 年分別發現了 175 個和 205 個物種。
「雖然這些非凡的物種可能是科學界的新物種,但它們已經在大湄公河流域生存和進化了數百萬年。這提醒我們人類,在人類遷入這裡之前,牠們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該基金會大湄公河流域野生動物負責人 K.尤加南德 (K. Yoganand) 說。「我們有義務盡一切努力阻止牠們滅絕,保護牠們的棲息地,並且幫助牠們復育。」
最新公布的物種包括一種拇指粗細的鼠耳狀蝙蝠,其標本在一間匈牙利博物館保存了 20 年。另一種是 1930 年代採集的植物,但直到最近才被一個新的研究小組確認為新物種。
由於人類活動,一些新物種仍然瀕臨滅絕。柬埔寨的賭場、水壩和住宅開發導致常綠灌木遭到破壞,而農業侵占、伐木和藥用採集則威脅越南的泰國鱷魚蠑螈(Thai crocodile newt)。
過去兩年,科學家總共發現了 290 種植物、19 種魚類、24 種兩棲動物、46 種爬行動物和 1 種哺乳動物。自 1997 年世界自然基金會開始蒐集新物種數據以來,湄公河流域新發現的物種數量已達 3,389 個。
根據 2011 年的一項研究,在地球上約 870 萬個物種中,而科學家只發現了 160 萬個,這意味著超過 80% 的物種仍未被發現。
該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也呼籲各國政府強化對稀有生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稱,這些新物種「正承受著來自森林砍伐、棲息地退化、道路開發、溪流和河流消失、污染、人類活動傳播的疾病、入侵物種的競爭、以及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破壞性影響之巨大壓力」。「可悲的是,許多物種甚至在被發現前就已滅絕。」
一位越南資深科學家表示,新物種的發現有助於填補關於自然界的知識空白。
越南科技翰林院(Vietnam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所(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副所長阮廣常(Truong Q. Nguyen,音譯)說:「牠們也讓我們這些研究人員感到驚奇和惶恐——驚奇的是還有無數物種尚未被發現,惶恐的是沒有足夠時間去發現、認識、保護牠們。」
阮廣常在報告前言中說:「大湄公河流域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被稱為中緬生物多樣性熱點(Indo-Burma hotspot)。」
該區域擁有具代表性的瀕危物種,包括老虎、亞洲象、馬來穿山甲(Sunda pangolin)和查菲窄尾魟(giant freshwater stingray)。然而,據阮廣常所言,其生物多樣性面臨著「來自經濟發展和人口成長的巨大壓力。這
些壓力導致森林砍伐、污染、和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再加上氣候變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