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域東北亞 (NEA)

盟國與夥伴投資、合作開發飛彈防禦系統

論壇成員

印太區域不斷擴張的核子飛彈、非核飛彈武庫,加劇了整個區域的安全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憑藉日益增長的軍力(包括洲際、區際彈道飛彈,以及中、短程彈道武器)來宣示其擴張性主權申索。

與此同時,據美國戰略司令部(USSTRATCOM)稱,北韓持續挑釁,不顧聯合國禁令堅持其武器開發計畫,顯示出加強核運載能力的企圖,同時還在開發能夠打到美國及其盟國日本、南韓的飛彈。

2023 年,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安東尼.柯頓(Anthony Cotton)上將向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U.S. Senate Armed Forces Committee)報告時表示,飛彈防禦能力是抵禦對手攻擊或脅迫的關鍵。

2023 年 7 月,美國陸軍士兵在帛琉進行的「北方邊境」(Northern Edge)演習中動用「愛國者」飛彈攔截目標。
影片來源: ZABARR JONES 中士, TREVOR WILD 少校 / 美國陸軍

他表示,鑑於飛彈技術的擴散,須持續投資於系統整合以及與盟國、夥伴的合作。

美國在印太區域的軍事資產受到「愛國者」(Patriot)地對空砲台、終端高空防禦飛彈(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即「薩德」)、「神盾」(Aegis)等飛彈防禦系統的保護。這些系統使用雷達和衛星系統來追蹤威脅、並摧毀飛行中的飛彈或火箭。

2022 年中國在台灣本島上空發射彈道飛彈之後,台灣就著手升級其「天弓三型」(Sky Bow III)地對空飛彈的十幾個飛彈發射場。 「天弓三型」飛彈的攻擊目標是飛機、巡弋飛彈、以及短程彈道飛彈。 據台灣主要武器製造商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稱,台北部署的「天弓」系統與「愛國者」系統,一起構成了台灣低空防禦的支柱。

大韓民國 (ROK)軍方正運作「薩德」和「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並繼續開發和部署構成「南韓防空暨飛彈防禦」(Korean Air and Missile Defense,KAMD)架構的能力。 南韓防空暨飛彈防禦的多個層面將不同射程、高度的攔截器與雷達、操作控制器整合在一起。 《日本新聞》(The Japan News)報導,首爾也正在加速開發以以色列「鐵穹」(Iron Dome)為藍本的系統,用於偵測、追蹤和摧毀北韓火箭。

2023 年 12 月,日本、南韓和美國啟動了用於實時偵測、評估飛彈發射的系統。 官方表示,三國還制定了一項多年度軍事演習計畫,以強化因應日益嚴峻的飛彈威脅。

東京的雙層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使用從配備「神盾」的軍艦上發射的攔截器來摧毀大氣層外的飛彈,並使用「愛國者」飛彈來對付重返大氣層的飛彈。 《日經亞洲》(Nikkei Asia)雜誌報導,日本計畫最晚於 2027 年推出升級版攔截器。該攔截器作為「愛國者」系統的補充,將能夠攔截彈道飛彈、以及更難瞄準的極音速滑翔武器。

與此同時,日本和美國已同意開發反極音速系統,以便在極音速武器高速下降之前將其攔截。

澳洲 2023 年版《國防戰略檢討》(Defence Strategic Review)呼籲建立綜合防空暨飛彈防禦系統,接著坎培拉就給予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一份價值 153 億新台幣(4.87 億美元)的合約,用於聯合空戰管理系統第一階段建設。 《澳洲國防雜誌》(Australian Defence Magazine)報導,該飛彈防禦計畫將「把所有作戰領域的所有平台和感測器連結到同一個介面中。該介面可追蹤威脅、協調聯合因應措施、並將該措施指向目標」。 「這就是所謂的『全傳感器、最佳射手』的最佳寫照。」

根據新聞報導,在印太區域的其他地方,印度正在透過雷達追蹤、軍力強化來擴大彈道飛彈防禦。

據美國飛彈防禦署(U.S. Missile Defense Agency)稱,美國正計畫在關島建立一個「持久的 360 度飛彈防禦系統」,以提供針對巡弋、彈道、極音速攻擊的分層防禦。

美國在 2022 年版《飛彈防禦檢討》(2022 Missile Defense Review)中表示,與盟國、夥伴的合作仍然是優先事項。美國承諾與志同道合國家進行整合與合作,並鼓勵外國夥伴之間的合作與情報共享。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