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雅各・普羅瑟(Marc Jacob Prosser)
分析人士表示,地緣政治緊張與技術創新將繼續形塑日本的國防優先事項,包括來自北韓和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外部威脅、以及人力資源與技術升級等內部挑戰。
東京正在制定防衛措施以保衛日本利益免受侵害,同時支持國內國防產業升級。 位於東京的智庫日本國際文化會館( International House of Japan)亞太倡議與地緣經濟研究所(Asia Pacific Initiative & Institute of Geoeconomics)資深研究員小木洋人(Hirohito Ogi)表示,鑑於日本準備強化其於 2022 年版防衛三文書中所矢言的防衛力,2024 年對日本來說將是關鍵一年。
影片來源:日本電視台(NIPPON TELEVISION)/ 路透社
他告訴本論壇:「雖然研發(研究與開發)、採購在必要的預算撥款下穩步進行,但須幾年時間才能看到成果。」 「與此同時,日本需要構思如何運用這些能力。」
這些努力包括創新作戰理論、建立計畫中的聯合作戰指揮部、以及檢討日美兩軍雙邊指揮合作機制。
日本陸上自衛隊退役陸將補吉富望(Nozomu Yoshitomi)預期,東京當局將集中精力發展一種思維方式,以吸納防衛省以外各部會、機構的意見。
現為日本大學(Nihon University)風險管理學院(College of Risk Management)教授的吉富望告訴本論壇:「任何防衛政策不僅與防衛省有關。 因此,政府關於防衛政策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需要進一步發展。」 「雖然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但仍須進一步關注。」
他表示,這對徵兵工作尤其重要,包括鼓勵更多女性和年輕人加入日本自衛隊的舉措。 同樣存在挑戰的是擴大預備役部隊規模到目前的 6 萬人之上。 吉富望表示,烏克蘭戰爭凸顯了預備役軍人在衝突和危機中的重要性。 同樣,他們在災難(包括地震)救援與因應中也至關重要。
日本海上自衛隊退役海將補河上康博(Yasuhiro Kawakami)告訴本論壇,除了強化日本的國防人力以外,核心優先事項 還須包括擴大研發等能力。
現為笹川和平財團(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安全保障研究計畫主任的河上康博說:「開發和部署水下防衛設備,例如最近公布的自主水下機器人或水下無人機計畫,是日本積極因應印太區域情勢不斷演變的必要條件。」
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政治與國際研究系教授史蒂芬.納吉(Stephen Nagy)表示,在更大區域內保持嚇阻能力仍是當務之急。 他告訴本論壇,必須將涉及北韓、台灣海峽、東海及南海領土爭端的潛在衝突納入考量範圍。
納吉說:「日本還需要思考並商討將投資於哪些反擊能力,以抑制挑釁行為。」 「這些能力包括『戰斧』(Tomahawk)飛彈等物理能力,但也可能側重於網路安全和總體網路能力的持續發展。」
他說,日本的「軟實力」優先事項包括外交斡旋、透過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和北約等論壇將印太問題國際化、以及持續向菲律賓等區域夥伴提供安全支持與合作。
馬克・雅各・普羅瑟(Marc Jacob Prosser)位於日本東京,為本論壇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