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域東南亞

馬六甲海峽接近飽和,各國考慮貿易路線替代方案

論壇成員

2021 年 7 月 11 日午夜剛過幾分鐘,散裝貨船 MV Galapagos 號和貨櫃船 Zephyr Lumos 號在通過位於馬來西亞南部海岸的馬六甲海峽時發生碰撞。 在這條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狹窄航道上,每天都有 250 多艘貨船駛過,運送世界上大部分的燃料和其他商品。其中一些船隻發出的導航燈足以刺穿海洋和天空的黑暗。

據業界報告稱,這起事故被歸咎於 Galapagos 號轉向系統的故障,致使在這艘 225 公尺長的運輸船中部開了一個窟窿,從而中斷了其從澳洲東部到印度東部的航程。 這艘懸掛馬爾他國旗的貨船與 Zephyr Lumos 號均無人員傷亡;後者懸掛英國國旗,長 366 公尺,幾個月前剛開始服役,出事時正從新加坡航向蘇伊士運河。 但石油從 Galapagos 號右舷裂縫中溢出,使水面變得光滑。

這次碰撞警醒世人,海上咽喉要道岌岌可危,事故、封鎖、衝突或海盜行為都可能扼殺全球貿易。 馬六甲海峽呈漏斗狀,將馬來半島與印尼蘇門答臘島分隔開來,海峽全長僅 2.7 公里——大約七艘 Zephyr Lumoses 號一字排開的長度。

根據「東協和東亞經濟研究所」(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SEAN and East Asia)的數據,每年約有 10 萬艘船隻航行於這條水道;該水道是兩大洋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但大多數地方水深僅 23 公尺。 這些船隻所運貨物的貿易額約為 109.4 兆新台幣(3.5 兆美元),其中的液化天然氣和石油約佔日本和南韓能源進口的 90%、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80% 。

然而,到 2030 年,航運量預計將超過該海峽的承載能力——這一期限迫在眉睫,將整個印太區域內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尋找替代貿易路線上。 美國、盟國和夥伴國家透過安全可靠的海上通道來確保經濟繁榮。

據《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自從16 世紀以馬六甲命名的港口城市發展成為一個主要貿易樞紐以來,人們幾乎一直在尋找馬六甲海峽的替代方案,其中包括「一項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提議,即疏浚一條運河來貫通馬來半島的克拉地峽(Isthmus of Kra)」。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馬六甲海峽的運輸量約為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總和的三倍;如果無法行經該海峽,「世界上近一半的航運船隊將需要繞行印尼群島」,例如通過龍目(Lombok)或巽他(Sunda)海峽。

舉例而言,改道通過龍目海峽將使航程延長約 4,600 公里、170 小時,從而使費用增加 20%。 能源資訊署報告指出:「改道將佔用全球航運能力,增加航運成本,並可能影響能源價格。」

透過資訊共享和開展聯合海軍巡邏,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夥伴國家努力打擊海盜並減少馬六甲海峽的碰撞、擱淺事件。 同時,其他措施也致力於在確保貿易暢通無阻方面取得進展。

據「供應管理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出版的《供應管理內幕》(Inside Supply Management)雜誌所載:「鑑於這些潛在的連鎖反應,很顯然,保持馬六甲海峽等咽喉要道的貨運暢通,不僅對毗鄰國家、而且對整個國際社會都至關重要。」 「這些挑戰為各行業、各公司提供了思考如何降低潛在風險的契機,促使他們重新評估其供應鏈並使之多樣化、探索新的合作夥伴關係和路線。」

2023 年 11 月,《供應管理內幕》報導:「此外,技術的進步(例如貨物追蹤和預測分析的改進)可以更好地幫助各行業做好準備,從而更有效地預測、因應航路干擾。」

據《曼谷郵報》報導,同月,泰國總理賽塔.塔維辛(Srettha Thavisin)呼籲投資 8,749 億新台幣(280 億美元)建造一座穿越泰國南部、繞過馬六甲海峽的陸橋。 塔維辛表示,該計畫全長 100 公里,透過公路、鐵路和管道網路連接安達曼海(Andaman Sea)和泰國灣(Gulf of Thailand)的海港,可將運輸時間縮短四天、成本降低 15%。

「這座陸橋將成為支撐航運的另一個重要通道,也是解決馬六甲海峽問題的重要選項,」塔維辛在加州舊金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峰會時表示。 「這將是一條更便宜、更快捷、更安全的路線。」

2023 年 11 月,位於雪梨的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此類計畫可能會吸引印太國家——包括四方對話(Quad)夥伴關係成員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將其作為強化與東南亞接觸的途徑,同時反擊北京任何透過貸款獲得影響力的企圖。

該文章指出,該區域被認為是嚴重依賴海上貿易的澳洲「安全門戶」。 「澳洲投資此類開發計畫,可以提供一個契機以深化聯繫、開闢新貿易路線、減輕馬六甲海峽海上咽喉要道壓力,並有可能為泰國兩側的深水港提供通道。」

在此留下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相關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