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特輯

建立 復原力

印太各國軍隊調整、鞏固,以因應氣候變遷衝擊

論壇成員 | 照片:美聯社

隨著伊娃海灘(Ewa Beach)逐步被太平洋海浪、潮汐的撞擊與沖刷所無情侵蝕,狐步靶場(Foxtrot Range)的目標不得不進行戰略性位移。2023 年初,工作人員開始將這個手槍射擊場向內陸移動約 40 公尺,這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夏威夷基地(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Base Hawaii)普烏洛阿射擊訓練設施(Pu’uloa Range Training Facility,PRTF)中四個短距離射擊場搬遷的第一步。遷入的新場地有 55 公頃,位於歐胡 (Oahu)島背風處。這一位置將保護射擊場免受海岸侵蝕,同時減少彈藥污染海洋的風險。

「我們有責任保護我們受託管理的自然資源。」該基地環境合規與保護部主任傑佛瑞.哈特(Jeffry Hart)少校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作為這片土地的管理者,我們必須在維持、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保證普烏洛阿射擊訓練設施的運作效率,使海軍陸戰隊員、聯軍成員和執法人員訓練有素、準備就緒。」

從太平洋中部、到東南亞、再到其他地區,各國軍隊都在進行政府整體(whole-of-government)努力,調整、鞏固現有裝備、設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一系列挑戰所帶來的生存威脅——海平面上升、永凍土融化,以及更劇烈的洪水和風暴。2022 年 8 月,美國空軍部(Department of the Air Force ,DAF)工程師小羅伯特.埃文斯(Robert Evans Jr.)在為空軍部所屬《印太事務雜誌》(Journal of Indo-Pacific Affairs)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氣候變化的影響和相關風險帶來了安全挑戰,並影響到國防戰略、計畫、能力、任務、材料、裝備、車輛、武器系統甚至人事。」「規劃任務時,必須包含識別和評估氣候變遷對任務的影響,將氣候變化影響納入計畫和步驟,以及預測和管理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從而建立復原力,特別是基地基礎設施和支持系統的復原力。」

埃文斯特別寫道,隨著各國將注意力「轉向中國及印太所面臨的威脅,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夥伴必須評估氣候變化對軍事基地選擇的影響和風險。」

戰略轉變

印尼是最敏銳地考量這一點的國家之一。這個擁有 13,500 個島嶼和 2.8 億人口的國家最近啟動了從頭開始建設新首都的艱鉅任務。目前的首都——爪哇島上的巨型城市雅加達,其 1,120 萬居民平均居住在海拔 8 公尺的地方——每年下沉距離達 25 公分,這是由於無節制抽取地下水,及爪哇海(Java Sea)沖毀海堤所造成的結果。據聯合國估計,二十年內雅加達三分之一的面積將被淹沒。

新首都位於爪哇島東北約 1,400 公里處,在婆羅洲(Borneo)東加里曼丹省(East Kalimantan)的叢林高地上拔地而起。分析人士表示,「努山塔拉」(Nusantara,爪哇語為「群島」之意)建成後,將成為國防和安全部門的所在地,包括容納約 3 萬名士兵的軍事基地以及印尼武裝部隊(Indonesian Armed Forces)各司令部。「開發軍事設施和裝備的首要考慮因素是人員與民眾的安全與保障,以及執行工作的有效性、功能和威脅的種類。」印尼安全與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Security and Strategic Studies)軍事專家凱魯.法赫米(Khairul Fahmi)告訴本論壇。「因此,抵禦風暴、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對於發展軍事設施和裝備至關重要。」

印尼位於所謂的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沿線上。這是一條長達 4 萬公里的地震不穩定帶,涵蓋地球上 75% 的火山,並製造 90% 的地震。因此,印尼更加需要具備復原力的基礎設施。「變幻莫測的天氣模式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必須升級現有軍事設施來為未來的天氣問題做好準備,重新安置脆弱的軍事據點,以及評估建築和採購策略。」法赫米表示。

氾濫的潮汐淹沒了印尼首都雅加達的一個街區,該街區每年下沉距離達 25 公分。

根據一篇《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雜誌 2023 年 3 月發表的一篇文章,到 2100 年,印太區域其他主要城市可能會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沒。其中包括:泰國曼谷、印度清奈(Chennai)和加爾各答、越南胡志明市、菲律賓馬尼拉和緬甸仰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報告稱,損失將隨水平面的上升而增加,在本世紀全球範圍內可能達到 176 兆新台幣(5.5 兆美元)。2023 年 3 月,美聯社援引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U.S.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科學家的最新研究報告稱,與此同時,不斷惡化的風暴和洪水意味著,「隨著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提高和強度增強,為抵禦百年一遇災害而設計的建築物和其他基礎設施,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任務影響

這種預想情況有可能導致數千萬人流離失所,從而可能引發大範圍的安全危機,並進一步使軍隊難以應付人道援助和災難防救的歷史性需求。蘭德公司氣候復原力中心(Rand Corp.’s Climate Resilience Center)聯席主任阿比.廷斯塔德(Abbie Tingstad)告訴本論壇,這使得各國軍隊越來越重視氣候變遷帶來的「巨大威脅」。廷斯塔德擁有地理學博士學位,是這家美國非營利研究機構的高級物理科學家。「我認為一些國家尤其關注氣候變化對軍隊任務的諸多影響。這些影響可能是現有任務類型的變化和頻率,也許還有一些即將到來的新任務。」她表示。「軍方正在關注的另一個領域是⋯⋯人力和基礎設施的戰備和復原力。」

據日本氣象廳稱,自 1980 年代以來,日本周邊的海平面一直呈上升趨勢,而 2022 年的平均海平面為 1906 年以來的第二高位。2023 年 3 月,日本海上自衛隊退役少將、笹川和平基金會(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海洋政策研究所(Ocea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秋元一峰(Kazumine Akimoto)告訴《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就軍事設施而言,沖繩群島上的日本和美國軍事基地「是最脆弱的之一。因為科學估計顯示,到 2100 年底,這些地點周圍的海平面將比 2000 年上升約 30 公分或更多。」

2022 年末更新的日本《國家防衛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指出,氣候變遷「將不可避免地進一步影響未來的(防衛省 / 自衛隊)行動,包括各種計畫、設施、防衛裝備和日本周邊的安全環境。⋯⋯為此,到 2027(財政年度),日本將採取措施建設地下指揮總部、搬遷及整合主要基地與營地設施,以提高相關設施的復原力。此外,從預計將遭受嚴重破壞,但對行動至關重要的基地和軍營開始,日本還將推進軍事場所、基礎設施的加固工作,以抵禦海嘯等災害。」

除此之外,日本軍方正在增加使用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以減少對化石燃料供應鍊和電網的依賴。「這樣做的目的是使軍事設施能夠抵禦日益嚴峻的氣候條件,並強化其在公共基礎設施中斷後能夠迅速恢復的能力。」《日本時報》報導說。

與此同時,新加坡國防部(MINDEF)於 2023 年初啟動了「人體御熱研究中心」(Heat Resilience and Performance Centre),以因應「周遭環境溫度上升對訓練和戰備帶來的長期挑戰。」該中心由新加坡武裝部隊(Singapore Armed Forces)、新加坡國立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和國防研發機構 「國防科技研究院」(DSO National Laboratories)合作成立,融合了氣候模擬、戰鬥表現評估和復健科學技術,以減少部隊的熱負荷(heat stress)。熱負荷可能導致受傷、降低戰鬥表現、和影響決策。研究人員正在推進散熱服裝和散熱基礎設施等方面研究的進展。

根據新加坡國防部的新聞稿,「雖然研發(研究與開發)的重點為軍事領域,但關鍵的基礎性成果和方法也將適用於軍事以外的準軍事和民用領域。」

 「共同承諾」

夥伴國家正在開展合作,以幫助印太地區抵禦氣候影響,尤其是在太平洋島嶼。由於海水侵入社區,該地的沿海村民已經開始搬遷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澳洲國防部發言人告訴本論壇,根據 2019 年公布的《強化印太接觸》(Indo-Pacific Enhanced Engagement)計畫,澳洲「尋求與合作夥伴國家一起提供與安全相關的基礎設施和能力,為建設一個經濟穩定、戰略安全、能力強大和主權獨立區域做出貢獻。」

「這包括與太平洋地區的夥伴合作,以提升抵禦氣候變遷的能力。澳洲交付的所有基礎設施均符合特定標準,足以強化其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澳洲支持透過集體行動建設太平洋地區復原力的共同承諾。針對強化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基礎設施投資,有助於支持合作夥伴國家的災前和災後應變機制,以及在因應氣候挑戰方面的合作。」

菲律賓與美國這兩個長期盟邦達成的一項倡議,也建立在集體安全之上。該倡議旨在升級菲律賓九個據點的基礎設施。它們將容納美軍輪駐,其中包括根據兩國 2023 年初達成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EDCA)所指定的四個新據點。華盛頓方面將投資 32 億新台幣(1 億美元)用於改善這些設施。官員們表示,這將支持馬尼拉方面的備災、救災能力,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並強化兩國軍隊操作互通性。「這些協議指定的新據點,將使菲律賓能夠更迅速地因應人道和氣候相關災難,同時因應其他共同挑戰。」時任菲律賓國防部負責人的小卡利托・加爾維斯在 2023 年 2 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

與這些以氣候適應和復原力為重點的區域合作夥伴關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海爭議海域建造人工島礁,並將其軍事化的環境破壞活動。在海平面不斷上升的狀況下疏浚軍事基地,很可能被證明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同時對後人而言也是一個狂妄自大的前車之鑑。「在一個大部分已經被水淹沒,而且未來很可能會被進一步淹沒的地區進行填海造地工程,似乎是一種相當危險的行為。」廷斯塔德表示。

 「基於氣候資訊的」決策

美國國防部(DOD)認為氣候變遷是一個「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包括危及軍事行動和設施。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華盛頓舉行的「2021 年氣候問題領袖峰會」(2021 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上指出:「海平面上升以及更頻繁、更猛烈的風暴使個人、家庭和整個社區面臨風險,同時也挑戰了我們集體因應能力的極限。」美國國防部已利用數據分析、模型預測和電腦製圖來保護其遍布全球的 5,000 個設施,其中三分之一位於沿海,易受因海平面上升而更猛烈的風暴潮所影響。

美國國防部氣候評估工具(Climate Assessment Tool,DCAT)由美國陸軍工程隊設計,並於 2020 年公布。它利用熱帶氣旋、野火、乾旱、洪水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的數據及對海平面變化的分析,根據三個因素評估設施的脆弱性: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適應能力。美國國防部新聞稿稱:「氣候評估工具使國防部各層級人員——從設施規劃者到領導層——都能夠利用過往數據和未來氣候預測模型,來瞭解每個地點面臨的氣候相關災害。」

2021 年年中,在一場美國國會聽證會上,美國國防部負責國土防禦和半球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梅麗莎.道爾頓
(Melissa Dalton)在確定優先任務時表示,美國在印太已承諾與包括澳洲、日本和南韓在內的盟國共享氣候評估工具,並「繼續與太平洋盟國和合作夥伴國家合作,以提升針對氣候相關緊急狀況的聯合應變能力。」她還表示,美國國防部「正在培育一種基於氣候資訊的(climate-informed)決策文化,並將氣候變遷納入威脅評估、預算和作戰決策⋯⋯(並)透過強化設施的復原力、以及人們工作生活的建築構造之復原力,來照顧我們的人員,包括武裝部隊的軍職人員,及與之並肩戰鬥的文職人員。」

論壇記者古斯蒂・達・科斯塔(Gusty Da Costa)、雅各布・多伊爾(Jacob Doyle) 和瑪麗亞・T・雷耶斯(Maria T. Reyes)為此報導撰稿。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