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冷戰,美中建立信心
論壇成員
2023 年 11 月,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PRC)領導人同意恢復兩國軍事聯繫時,不禁讓人聯想起冷戰時期的「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CBM)。
第一個正式的「信心建立措施」出現在 1963 年,當時美國和蘇聯為了確保兩國領導人能夠保持聯繫,因而簽署了瞭解備忘錄並建立熱線。 這條聯繫管道設立於古巴飛彈危機之後,旨在防止兩國再次瀕臨核衝突邊緣。
據美國「軍備控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稱,美國於 1967 年曾利用這條熱線向莫斯科傳達了在地中海調動艦隊的意圖,以防後者將其誤解為敵對行為。 兩國在整個 1980 年代一直使用這項機制,目前仍有一條分支連接莫斯科與華盛頓。
在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共產黨(CCP)總書記習近平同意恢復軍事聯繫的隔天,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即使美國公開譴責莫斯科無端入侵烏克蘭,他仍能夠保持與俄羅斯國防部長的溝通。
奧斯汀在記者會上表示:「我認為,我們必須有能力與朋友對話,也必須有能力與對手對話。 開放這些管道非常重要。」 「即使是在俄烏衝突最嚴重的時候,我仍然有能力拿起電話與俄羅斯國防部長通話。 我認為這是我們在未來管理危機時必須保持的重要能力。 …… 我認為,兩國領導人同意確保管道暢通,是一項實在利好。」
美國官員擔心,美國軍方領導人和中國人民解放軍(PLA)之間的溝通中斷時,涉及兩國軍隊的事故或誤解可能會升級為衝突——特別是在東海和南海的海、空域。 五角大廈最近記錄到解放軍在爭議水域上方空域的具脅迫性和風險性的作業行為急劇增加。 與此同時,中國海警和海上民兵船隻經常妨害、騷擾和干預他國的合法捕魚、科研任務和軍事行動,其中最明顯的是針對美國的條約盟友菲律賓。 美國、盟國和夥伴國家透過安全可靠的海上通道來確保經濟繁榮。
2022 年,在美國代表團訪問台灣之後,中國拒絕重啟兩國聯繫熱線,北京宣稱對這一自治島嶼擁有主權並威脅武統。 2023 年初,中國也拒絕了美國希望其時任國防部長與奧斯汀會面的請求。
拜登總統和習近平於 2023 年 11 月達成的協議為兩國防長的會面打開了大門。一旦中方防長人選確定,奧斯汀就將與之會面。 自去年 10 月前任李尚福上將被罷免以來,中共尚未任命新的國防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