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pdefenseforum.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7688128-780x470.jpg)
菲利克斯・金(Felix Kim)
鑑於最近的一份關於生物和化學武器威脅的報告將北韓、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伊朗和俄羅斯列為值得關注的國家,印太盟國與夥伴對此保持警惕。 作為回應,志同道合的國家正在強化遭受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攻擊時保護平民的軍事準備,並努力執行聯合國《生物武器公約》(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BWC)的核查工作。
蘭德公司(Rand Corp.)高級政策研究員暨《21 世紀生物恐怖主義:全球新環境中浮現的威脅》(Bioterror in the 21st Century: Emerging Threats in a New Global Environment)作者丹尼爾.M.格斯坦(Daniel M. Gerstein)博士告訴本論壇:「如今人們審視生物武器的開發能力時,會發現相關設備更容易獲得,相關技術也更容易掌握。」 「我們觀察到的一個限制因素是,對生物武器有興趣的恐怖分子一般都很難獲得合適的病原體。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永遠得不到。」
根據美國國防部 8 月發布的《2023 年生物防禦態勢檢討》(2023 Biodefense Posture Review,BPR),威脅來自於科學進步的加速、不受規範實驗室的大規模擴張、以及各國對生物武器的投資。
該《檢討》指出,例如北韓正在研發可引起炭疽和鼠疫等高度感染性或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以及肉毒桿菌毒素等致命毒素。
格斯坦表示:「在南韓和美國政府之間的一個非常、非常高的層級上,雙方都對使用生物武器感到擔憂。」據他描述,可能發生的攻擊是:生物戰劑擴散在首爾或東京等人口密集的都會區。
據美國印太司令部稱,首爾和華盛頓當局正在共同因應生物和化學武器的威脅,包括透過 2023 年 6 月和 10 月的聯合演習。
這些演習強化了跨層級(cross-level)實驗室能力,並且提高了操作互通性。 每場演習都包括來自大韓民國「國軍化生放防護司令部」(Republic of Korea Chemical, Biological, Radiological, Nuclear [CBRN] Defense Command)、美國陸軍「第 20 化生放核爆司令部」(U.S. Army’s 20th Chemical, Biological, Radiological, Nuclear, Explosives Command)、以及「第一區醫學實驗室」(1st Area Medical Laboratory)的人員。
於 1975 年生效的《生物武器公約》禁止使用任何生物武器,並已獲得 180 多個聯合國會員國的批准。 然而,位於華盛頓的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表示,該公約缺乏正式核查系統。 美國已認定北韓和俄羅斯擁有違反《生物武器公約》的原料。
與此同時,菲律賓外交部負責公民安全和領事事務的副部長耶穌.S.多明哥(Jesus S. Domingo)表示,菲律賓正在努力強化對《生物武器公約》的遵守和核查。
2023 年 3 月,多明哥在《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上寫道,菲律賓派代表團參加了 2022 年底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九次《生物武器公約》審議大會,並於 2018 年在馬尼拉建立了「東南亞化生放核卓越中心」(CBRN Center of Excellence in Southeast Asia)。
菲律賓也與包括澳洲、歐盟和美國在內的夥伴舉辦了雙邊化生放核訓練和能力建構活動。
菲利克斯・金(Felix Kim)位於南韓首爾,為本論壇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