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成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在南海的霸凌行為日益增多。與此同時,美國及其盟國與夥伴正在進行一項為期五年的投資,以協助該區域的海上安全,及其因應非法捕魚、威脅主權和其他挑戰的舉措。
2022 年 5 月,由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夥伴關係宣布了這一多邊計畫。 四方安全對話夥伴國表示,「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Indo-Pacific Partnership for 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IPMDA)提供技術和培訓,以「支持位於印度洋、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的印太各國與區域情報綜合中心,並與之合作,進而促進我們海洋的穩定與繁榮。」
為了打擊非法、瞞報及無管制(IUU)捕魚活動,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將向各國提供商用船舶追蹤數據,並擴展用於共享該區域漁船資訊的系統。 根據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2023 年 8 月的報告,擁有大片海洋專屬經濟區(EEZ)需要巡邏的沿海國家將特別受益於「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
自從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宣布此項計畫以來,中國強化了恐嚇策略,包括騷擾為駐紮在有爭議的南海仁愛暗沙(Second Thomas Shoal,菲律賓稱其為「阿雲金暗沙」[Ayungin Shoal])的部隊提供補給的菲律賓船隻。 雙方的摩擦包括:中國海警艦船向一艘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艦船發射軍用級雷射,向一艘菲律賓補給船發射水砲,並與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船隻發生碰撞。
國際法賦予沿海國家利用其專屬經濟區(延伸 200 海里)內的自然資源(包括漁業資源)以及從中獲益的專屬權利。 非法、瞞報及無管制捕魚行為侵犯了這些主權權利,並威脅到全球糧食安全和經濟穩定。 根據由「波塞頓水產資源管理」公司(Poseidon Aquatic Resource Management)與「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全球倡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共同發布的報告,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是非法、瞞報及無管制捕魚的主要行為者。
這種非法活動依賴脆弱的勞工和弱勢群體。他們往往在極具欺騙性的僱傭安排下被引誘到國外,並在虐待、缺乏醫療護理和營養不良的狀況下被困數年,使這一本已危險的職業更雪上加霜。
美國國會議員最近援引了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在 2023 年發布的《改善國際漁業管理》(Improving International Fisheries Management)報告,藉以強調非法、瞞報及無管制捕魚行為。
在 10 月寫給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署長理查德.W.斯賓拉德(Richard W. Spinrad)的一封信中,眾議院「中國共產黨問題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成員指出,「儘管中國多年來猖獗地違反、規避國際保育和管理措施,但仍不願採取行動糾正錯誤。」
委員會成員呼籲,如果北京當局不採取行動,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應「強烈考慮對中國實施貿易限制,禁止輸入牽涉受強迫勞動問題的特定海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