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爭議:印度支持菲律賓,強化區域接觸

瑪麗亞・雷耶斯(Maria T. Reyes)
印度呼籲遵守國際法庭於 2016 年做出的裁決,該裁決支持菲律賓對其 200 海里專屬經濟區內的主權權利,並裁定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對幾乎涵蓋整個南海的主權主張為無效。
新德里當局與國際法庭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的解釋站在相同立場為該國與菲律賓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增強安全合作的實例。 印度的立場在 2023 年 6 月底由印度外交部與菲律賓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得以體現,該聲明在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與菲律賓外交部長恩里克.馬納羅(Enrique Manalo)就安全、貿易、太空等議題進行雙邊討論後發表。 聯合聲明指出「印菲關係涵蓋的範圍不斷擴大」,並將這兩個印太國家描述為充滿活力且年輕的民主國家,其經濟快速成長。
聯合聲明中寫道:「他們(蘇杰生和馬納羅)強調必須和平解決爭端、並且在這方面遵守國際法,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 2016 年南海仲裁(2016 Arbitral Award on the South China Sea)。」 中國拒絕了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的仲裁結果。
在 7 月 12 日該仲裁七週年之際,印度駐菲律賓大使尚布.庫馬蘭(Shambhu Kumaran)重申了新德里當局的立場。
他表示:「雖然所有國家都有義務遵守國際法,但較大的國家也許更有義務遵守國際法。」
位於馬尼拉的地緣政治分析師唐.麥克萊恩.吉爾(Don McLain Gill)表示,儘管印度更積極地參與東南亞事務,但「該國仍然保持務實謹慎的態度,以防挑釁南海安全架構至臨界程度。」

他向本論壇表示,印度不想讓人覺得正在插手該區域的國際事務。
吉爾表示,也有人擔心,「如果印度決定在南海進行更多軍事介入,相對地,中國也可能增強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
他表示:「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將不會繼續擴大對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支持和戰略接觸。」
新德里當局最近加強了與菲律賓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安全夥伴關係。 吉爾指出,印度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協,ASEAN」)的關係已於 2022 年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於 2023 年舉行了首次印度-東協海上演習。
他表示:「[印度] 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政府持續表明,作為東南亞負責任的安全和發展夥伴,印度堅定不移地致力於發揮更大且更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國防合作領域。」
菲律賓已購買印度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弋飛彈,以補充馬尼拉當局的南海防禦。 新德里當局還提供了信貸額度來支持菲律賓的國防需求,並將派遣一名國防專員駐馬尼拉,以利於強化安全夥伴關係。
北京當局稱,新德里當局對 2016 年南海仲裁表示支持、以及最近對馬尼拉當局的支持,是「試圖測試中國的底線」。
中國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國家戰略研究院(National Strategy Institute)學者錢峰在「中國軍網」(China Military Online)社論中表示,印度在南海的立場很危險。
照片來源:印度外交部
瑪麗亞・雷耶斯(Maria T. Reyes)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為本論壇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