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姆・阿布克(Tom Abke)
日本和美國合資保護關鍵衛星基礎建設免受敵對反衛星(ASAT)活動的影響,具破壞性的太空碎片將在 2023 年和 2024 年達到頂峰,屆時東京將發射配有美國製造的太空狀況覺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簡稱 SSA)感測器的衛星,同時繼續與私營部門合作開發 SSA 專用衛星。
蘭德公司(Rand Corp.)太空企業研究計畫(Space Enterprise Initiative)負責人布魯斯・麥克林托克(Bruce McClintock)告訴本論壇:「衛星功能幾乎可以在我們生活的各層面發揮作用,從我們運作房屋的方式到運輸部門,再到輸電網路、銀行系統和全球通訊。」
為了說明這些衛星面對攻擊和碎片有多脆弱,麥克林托克引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2007 年和俄羅斯於 2021 年進行的反衛星試驗。這些試驗不僅摧毀了屬於兩國的一對舊衛星,還產生了大量碎片,使其他軌道資產面臨風險,包括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為了保護衛星和太空人免受太空碎片的威脅,徹底了解它們的軌道至關重要。 而為了了解它們的軌道,太空狀況覺知是其中的關鍵。」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JAXA)表示。 「與世界各國合作對於解決太空碎片的問題非常重要。」
根據《太空新聞》(Space News)雜誌報導,日本將在 2023 年發射配有 SSA 光學感測器的準天頂衛星系統(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 光學感測器由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林肯實驗室(Lincoln Laboratory)所研發。 第二枚 QZSS 衛星預計於 2024 年發射,也配有林肯 SSA 感測器。 兩次發射都將在日本的種子島太空中心(Tanegashima Space Center,照片)進行。
美國太空軍(U.S. Space Force)於 2023 年 1 月宣布,美國已根據 2020 年 12 月與日本國家太空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National Space Policy)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將光學感測器交付予日本。
這些衛星將增強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 SSA 能力,該能力目前使用來自光學和雷達望遠鏡以及地面雷達站的數據來分析太空碎片的軌道、與衛星的接近程度以及重新進入大氣層的情況。 具 SSA 功能的 QZSS 衛星在 36,000 公里的軌道上運行,會監測通訊衛星和其他關鍵基礎建設所在的地球靜止軌道。
「有人猜測中國可能正尋求地球同步 ASAT。」麥克林托克表示。 「北京當局已經在太空中發射了一個物體。該物體的軌跡超過 30,000 公里以上,接近地球靜止高度。」
根據日本《日經亞洲新聞》(Nikkei Asia news)雜誌報導,由日本 IHI 公司(IHI Corp.)和美國諾斯洛普格拉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設計和製造的 SSA 衛星由於體積小巧,因此具有機動性優勢,能夠接近可疑的衛星,並傳遞圖像以進行分析。
照片來源: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