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成員
相互安全利益在印太地區正在結盟,形成持續增長的共同安全能力。
國防分析家表示,儘管該地區尚未準備好制定一系列詳盡的條約或協議來約束各國履行國防承諾,但多個國家正在圍繞共同的安全威脅,非正式地加強聯繫並改善軍事合作和作業互通性。
越來越多的多邊軍事演習是這一趨勢最明顯的標誌。
「金色眼鏡蛇」(Cobra Gold)演習始於 1982 年,是泰國和美國之間的雙邊演習,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多國演習之一,涉及印太地區的 20 個國家,包括印尼、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南韓。「神鷹之盾」(Garuda Shield)傳統上是雙邊演習,到 2022 年變成多邊演習,包括 12 個國家及其最初的合作夥伴印尼和美國。同樣地,從印度和美國雙邊開始的「馬拉巴爾」(Malabar)演習,現在經常性地包括澳洲和日本。在夏威夷群島和南加州及其周圍進行的大規模環太平洋演習是 2022 年多邊演習的縮影,共有 26 個參與國參與: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丹麥、厄瓜多、法國、德國、印度、印尼、以色列、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紐西蘭、秘魯、菲律賓、新加坡、南韓、斯里蘭卡、泰國、東加、英國和美國。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 2022 年 6 月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的主題演講中討論了安全趨勢:他在年度論壇上說,「放眼全球,包括澳洲、歐盟、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荷蘭、美國和英國在內的各種行為體都制定了印太願景,有著共同的宏偉願景。」該論壇由國際戰略研究所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主辦,目前已是第 19 屆。「志同道合的夥伴各自主動採取行動,而不是聽命於他人。這正是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概念,它是建立在包容性基礎上的。」
印太地區更多的多國參與和合作演習也表明了國家間尋求和平穩定的凝聚力,澳洲、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和美國在過去一年都參與了此類軍事行動。
擴大雙邊主義
在這種集體安全融合的核心,印太國家一直在實地加強一系列雙邊關係,從事軍事演習、訓練和其他交流。例如,日本和新加坡進行了港口互訪,日本和南韓之間的關係也正在加強。據《韓國先驅報》(Korea Herald)報導,2022 年 6 月,南韓外交部長朴振(Park Jin)開始與日本實現安全合作正常化。同時,據共同社報導,澳洲和日本透過 2022 年 6 月宣布的計劃加深了實務國防參與度,在聯合演習和活動上「精益求精」。
香格里拉對話結束幾天後,時任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東京會見了澳洲新任國防部長理查德•馬爾斯 (Richard Marles)。據美聯社報導,馬爾斯在聯合記者會上說:「很明顯,我們地區面臨著二戰結束以來最複雜的戰略環境,該地區的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促進軍事力量的有效平衡,並確保我們地區保持穩定、和平與繁榮。」
除了討論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擔憂外,部長們表示,他們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東海和南海現狀,並繼續致力於「自由開放」國際海洋秩序的共同願景。岸信夫說:「重要的是要加強我們與區域夥伴的合作,特別是與東協(東南亞國家協會)和太平洋島嶼的合作,以維護和加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2022 年 6 月下旬,馬爾斯在新德里會見了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舉行了兩國首次雙邊國防部長會議並加強了安全合作。馬爾斯說:「隨著我們面臨地緣戰略秩序的轉變,幾十年來為印太地區帶來和平與繁榮、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正面臨壓力。澳洲隨時準備與印度更緊密地合作,以支持開放、包容和有韌性的印太地區。」
大約在同一時間,印度國防領導人還與日本和美國的同儕舉行了類似的會談。過去一年,澳洲和印尼、澳洲和南韓、印度和南韓以及印尼和南韓的領導人採取了類似的行動,這證明越來越多的印太國家尋求加強雙邊關係。
具有安全意識的國家也越來越深入參與東協主導的國防和安全計劃,包括東協地區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和東協國防部長擴大會議(ASEAN Defence Ministers’Meeting-Plus)。據美聯社報導,2022 年 6 月中旬,印度和東協的外交部長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以便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PRC)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了對糧食和能源安全、價格和供應鏈的壓力下加強聯繫。
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說:「印度完全支持一個強大、統一、繁榮的東協,其在印太地區的中心地位得到充分認可。」30 多年來,印度和東協一直是對話夥伴。據美聯社報導,蘇杰生推動加強東協成員國之間的陸海聯通性;東協-印度聯通性計劃包括升級印度-緬甸-泰國的高速公路。
事實證明,三邊關係對於建立集體安全也至關重要。例如,澳洲、日本和美國的安全領導人十多年來每年都圍繞印太熱點問題舉行會談,三個國家定期舉行 「南方傑克魯」(Southern Jackaroo)和「北方對抗」 (Cope North)等聯合演習。位於澳洲的獨立外交事務智庫「伯斯美國亞洲中心」(Perth USAsia Centre)的高級政策研究員海莉•錢納(Hayley Channer)在 2022 年 6 月的《外交家》線上雜誌寫道:「在朝鮮半島的穩定方面,美國、澳洲和日本有著對南韓積極軍事承諾的共同歷史——就在去年,澳洲還向非軍事區的聯合國司令部部署了維和人員。半島上的任何軍事對抗都會立即啟動美國、日本和澳洲的部隊,並對這些國家造成直接後果。」
旨在促進印太以外地區關係的三邊計劃也正在實現,例如最近成立了澳洲、英國和美國之間的安全聯盟 AUKUS。
共同願景
集體行動也是美國總統喬•拜登於 2022 年 2 月公佈的最新《美國印太戰略》的基礎;根據該戰略,美國將透過廣泛的正式和非正式關係和組織,利用地區國家及其五個條約夥伴的集體能力來建設集體能力。位於新德里的空中力量研究中心研究員喬西•保羅(Joshy M. Paul)博士在該智庫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與其依靠美國的唯一物質能力來確保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它尋求地區國家的物質能力來為地區安全做出貢獻。它也表明,這不是美國施加於該地區國家的單方面願景,而是美國相當重視地區國家的選擇,例如印度的戰略自主權、日本的經濟優先於安全、東協在亞洲多邊主義中的中心地位,以及澳洲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
美國總統副助理兼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為了加強地區安全,美國也在加深與太平洋島國的接觸。他在 2022 年 6 月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太平洋夥伴計劃(Pacific Partners Initiative )活動中對與會者說:「我們不會認為這些連結是理所當然的」。根據題為「為 21 世紀制定藍色太平洋議程」(Building a Blue Pacific Agenda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活動逐字稿,坎貝爾說:「我們也認為重要的是保護主權。就我們如何看待太平洋整體而言,主權是核心。任何損害或質疑主權的計劃,我認為我們都會感到擔憂。」
「我們的口號將是,沒有太平洋就沒有一切。如果沒有與太平洋夥伴盡可能密切的接觸,我們不會做出決定或接觸」,他說。「我們將以最開放、透明的方式來做到這一點。我們的重點將再次放在處理太平洋島民生活的問題上,努力解決這些關鍵問題——從新冠肺炎疫情到復甦、加強各國旅遊業、貿易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問題將活躍於 21 世紀。」
斐濟駐聯合國大使薩蒂延德拉•普拉薩德(Satyendra Prasad)對與會者說:「太平洋人民及其政府歡迎與美國建立長期的持久夥伴關係」,他呼籲「高度加強和擴大美國和太平洋地區之間的關係。而且我們正在深入參與的各個領域具有很強的可預測性。」
薩摩亞駐聯合國大使盧特魯(Fatumanava-o-Upolu III Pa’olelei Luteru)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活動期間主張美國幫助島國獲得優惠融資,並鼓勵擴大美國與太平洋島國關於鮪魚捕撈的條約。
據路透社報導,隨著中國推動加強與該地區的經濟、軍事和警察聯繫,澳洲、日本、紐西蘭和英國也表示有意在 2022 年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聯繫。
盧特魯沒有點名中國,但指出「在我們太平洋國家的背景下,我們完全清楚我們正面臨的處境。」
2022 年 9 月下旬,美國透過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第一次美國-太平洋島國峰會加強了對太平洋島國的承諾,美國總統喬•拜登在會上宣布了超過 8.1 億美元的擴展計劃。在過去十年中,美國為太平洋島國提供了超過 15 億美元的資金。
全球合作
志同道合的印太國家也越來越多地尋求國際論壇來幫助應對新出現的安全威脅。例如,岸田和南韓總統尹錫悅出席了 2022 年 6 月下旬在馬德里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表示有意擴大與此跨大西洋組織的合作。據彭博社報導,岸田在宣布參加高峰會的計劃時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行動違反了世界和平與秩序,絕不能容忍。」與此同時,南韓官員表示,他們希望加強與北約的資訊共享、聯合演習和研究合作。
北約方面表示,加強與澳洲、日本、紐西蘭和南韓的關係是當務之急,而且根據 2022 年 6 月的北約新聞稿,它也正在增加與印太夥伴在網路空間、技術和海上安全以及其他方面挑戰的合作。新聞稿稱:「在當今複雜的環境中,與全球志同道合的夥伴的關係對於解決跨領域安全問題和全球挑戰以及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越來越重要。」
時任日本防衛大臣的岸信夫說:「歐洲和亞洲的安全緊密相連,尤其是在國際社會面臨嚴峻挑戰的現在。」
經濟安全
加強的安全關係日益與經濟領域越來越盤根錯節。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 2022 年 5 月下旬於東京舉行的第 27 屆亞洲未來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uture of Asia)上發表主題演講時,鼓勵各國在安全和經濟領域進行更具包容性的合作,透過分享彼此的經濟成功來減輕敵對行動的風險。
據《海峽時報》報導,他說:「安全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國家,因為每個國家都會盡我們所能確保自己的安全。總體來說,我們可能都會讓別人感到不安全,然後我們可能都會變得更糟。因此,我們還必須與其他國家合作,以確保集體安全。」
為此,李顯龍解釋道,新加坡正在參與 2022 年 5 月啟動的美國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和「一帶一路」(OBOR)等中國發展計劃。印太經濟框架將幫助與會者加強關係,並參與對該地區至關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事務。李顯龍告訴記者:「我不認為這兩者是相互排斥的,或者僅僅因為一方正在加深合作就意味著對另一方不利。」
許多國家繼續在對中國基礎設施計劃上兩面討好,而不顧全球「一帶一路」計劃存在明顯的金融和安全隱患。然而,其他國家正在根據屈服於中國掠奪性貸款做法的國家和其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經濟脆弱的國家吸取的教訓採取行動。盟國和夥伴國家繼續為與中國共產黨密切相關的中國投資提供替代方案。2019年,澳洲、日本和美國啟動了藍點網絡(Blue Dot Network),以促進基礎設施發展。該網絡與印度等國家合作,推動永續計劃,包括透過計劃中的藍點市場,藉由考慮糧食安全、健康和自然災害,協助各國建設基礎設施。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側重於透過促進從開發關鍵技術和材料、建立可靠供應鏈、到網路安全應對等領域的合作,確保整個印太地區的繁榮。
供應鏈合作已成為志同道合國家集體安全活動的焦點。南韓總統府經濟安全秘書王允鐘(Wang Yunjong)在2022 年 6 月上旬由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七屆韓國-美國年度戰略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說:「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不能僅靠一個國家來實現。除了將海外生產設施遷回國內以外,加強志同道合的國家在戰略物資和技術供需方面的合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關鍵是信任。我們可以透過促進互信來加強供應鏈安全。」
舒適的合作
分析人士表示,在整個印太地區,這種基本上未成文的安全融合對參與國而言正以舒適的速度進行,因為它是建立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的。同時,該地區現有的共同防禦條約提供了一個前進的框架。分析人士稱,新興安全合作矩陣的整體結構是靈活的,而且目前可能會保持這種狀態。儘管一些政策制定者主張在該地區建立一個正式的集體安全機構,但該運動不太可能很快在印太地區形成一個聯合國類型的組織。
據美國國務院表示,1954 年,澳洲、法國、紐西蘭、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英國和美國成立了東南亞條約組織(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SEATO),主要是為了阻止共產主義在該地區蔓延。然而,與北約不同,東南亞條約組織採取集體安全行動的能力有限。據美國國務院稱,該組織也沒有獲取情報或部署軍隊的機制,在越南戰爭結束兩年後的 1977 年正式解散。
如今,印太國家正採取的國防行動,既符合各自國家利益,又符合共同應對共同安全挑戰和威脅的利益。分析人士表示,由此產生的安全融合是地區繁榮與穩定前景的積極轉變。
各國必須不斷考慮其安全和防務關係的品質以及這種安排帶來的好處,不僅在區域穩定方面,而且在共享資訊和技術以及保護人權和自由等各個領域。這種反思和戰略計算符合歷史悠久的主權定義,志同道合的國家打算在這些定義上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