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
请发送完整文章至:ipdf@ipdefenseforum.com
我们非常乐意审视新文章的发表申请。 在提交文章时,请提供一份简短摘要、撰稿人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
美国印太司令部通过IPDefenseForum.com这个平台,使用伙伴国的母语和便于查阅的格式向外国军事部门高级官员、国防官员以及安全人员提供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推进地区稳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此外,外国撰稿人也可以通过IPDefenseForum.com这个渠道发表对印太地区军事和安全问题的看法。 这些看法不一定要代表印太司令部或美国政府其它部门的政策或主张。
反馈
如需联系IPDefenseForum.com的编辑人员,请使用“About Us”(关于我们)选项卡(参见https://ipdefenseforum.com/about-us/)。
纠正
如需纠正事实性错误,请通过”About Us”链接提交一份纠正申请。 我们会尽力及时纠正电子或纸质出版物中的错误。
國防轉型 2023 年,第 3 期,第 48 卷
阿爾納布・達斯 (ARNAB DAS)博士為印度海軍退役中校,於印度海軍服役超過二十年。他在擔任軍官期間,自印度理工學院(IIT)德里校區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是海洋研究中心(Maritime Research Center)的創辦人和主任,該中心正在開發一種獨特的水下領域意識。他還經營 Nir Dhwani Technologies,一家提供海上安全解決方案和海洋保護服務的新創公司。退役後,他曾在印度理工學院德里校區、東京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聲學研究實驗室以及印度海軍領導過研究計畫。他已撰寫超過 70 份報告、書籍的兩個章節和一本書。刊載於第 24 頁
帕特里克・辛頓 (PATRICK HINTON)上尉是英國皇家聯合服務學會(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RUSI)軍事科學研究小組(Military Sciences Research Group)的陸軍總參謀長參訪學者,該組織為英國獨立智庫。他是英國陸軍皇家炮兵部隊的軍官,曾從事陸基防空系統和遙控無人機系統的工作。自 2014 年加入陸軍以來,他曾擔任過部隊指揮官、執行官和副官等職務。他擁有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的國際關係碩士學位,以及華威大學的企業管理碩士學位。他的研究領域包括整合遙控和自主系統至陸軍部隊中,以及軍事人員問題。刊載於第 36 頁
凱瑞・格爾舍內克教授 (PROFESSOR KERRY K. GERSHANECK)為位於比利時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Supreme Headquarters Allied Powers Europe)的研究員,也是夏威夷全球風險緩解基金會(Global Risk Mitigation Foundation)的高級研究員。在過去的十年中,他曾擔任過多所教育機構的訪問學者,包括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泰國國立法政大學、查拉空揚中陸軍官校,以及泰國皇家海軍學院。作為前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他擁有從步兵排到國防部門的豐富作戰經驗,並有特種作戰、反情報、情報、步兵、裝甲和戰略通訊等指揮和參謀的的經驗。他還曾與美國新聞署(U.S. Information Agency)和印太地區的美國大使館合作過。刊載於第 50 頁
綜合嚇阻 2023 年,第 2 期,第 48 卷
陸軍准將格倫.哈里斯(GLENN T. HARRIS)是美國戰略司令部(USSTRATCOM)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夫特空軍基地(Offutt Air Force Base)的全球行動副主任。他是核作戰的指揮官,負責美國核指揮和管制,以及戰略嚇阻力量的日常戰備工作。他還負責同步部隊、聯合與聯盟的行動,並指揮指定部隊達成美國戰略司令部和國家目標。
美國陸軍少校約翰.亞尼科夫(JOHN YANIKOV)為美國戰略司令部全球行動處(Global Operations Directorate)的軍事情報支援行動(Military Information Support Operations,MISO)分支機構之負責人。作為指揮官,他負責監督軍事情報支援行動的規劃、整合和執行。他於 2007 年透過米勒斯維爾大學獲得陸軍委任,並於 2021 年獲得德州大學埃爾帕索分校的防禦和戰略研究碩士學位。他曾擔任多個職務,包括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下屬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Fort Bragg)的連長和營級作戰軍官。刊載於第 10 頁
布萊恩・尼爾(BRYAN C. NEAL)少校為美國陸軍國防武官系統的戰略情報官員,支持美國國防部在大洋洲和菲律賓的行動。他在 2021 年獲得了國家情報大學(National Intelligence University)的戰略情報碩士學位,聚焦中國問題。他曾在戰術和作戰方面擔任過十年的野戰砲兵軍官,包括在俄克拉荷馬州西爾堡(Fort Sill)的美國陸軍卓越火力中心(Fires Center of Excellence)擔任火力支援教官。刊載於第 18 頁
夏爾.霍洛維茨(SHALE HOROWITZ)博士為威斯康辛大學密爾瓦基分校政治學教授。他研究國際和種族衝突,著重於東亞和南亞、國際貿易和金融政治,以及後共產主義國家與東亞的市場轉型和制度變革的政治。他曾在中國、印度、南韓、台灣、東歐和前蘇聯進行研究。
刊載於第 34 頁
艾亞娜.帕絲可(AIYANA PASCHAL) 為夏威夷高效災害管理和人道救援中心的公共事務官員。帕絲可曾擔任馬里蘭州米德堡(Fort Meade)的美國網絡司令部公共事務官。她在美國海軍服務六年,擔任大眾傳播上士,就讀國防資訊學院,並在多個指揮部服役,包括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國防戰俘/作戰失蹤會計局
(Defense POW/MIA Accounting Agency)和太平洋國防媒體活動單位(Defense Media Activity Pacific)。刊載於第 48 頁
彼得.康諾利(PETER CONNOLLY)為國際關係、安全和戰略專家,最近在澳洲國立大學完成了他的論文。他曾擔任澳洲陸軍步兵軍官 33 年,包括在阿富汗、索羅門群島、索馬利亞和東帝汶服役。他還曾在澳洲國會大廈和美國國防部工作,之後為澳洲陸軍及其研究中心指揮國際參與。刊載於第 56 頁
國家主權 2023 年,第 1 期,第 48 卷
約翰•海明斯(John Hemmings)博士為夏威夷檀香山國際太平洋論壇印太計畫的高級主任。此前曾於檀香山亞太安全研究中心(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擔任副教授。他是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兼任研究員,也是倫敦地緣戰略委員會Council on Geostrategy)的詹姆斯•庫克研究員(James Cooke Fellow)。他專門研究美國聯盟與戰略競爭,並聚焦於美國的印太戰略。刊載於第 10 頁
陸軍准將弗雷德里克•朱(FREDERICK CHOO)為新加坡武裝部隊(Singapore Armed Forces,SAF)聯合參謀部參謀長、督察長暨永續經營長。他於 1998 年加入新加坡武裝部隊,並接受裝甲軍官的訓練。此前曾經受命擔任新加坡第 3 師司令官、新加坡第 8 裝甲旅司令官、新加坡第 42 營裝甲團指揮官。此外,弗雷德里克•朱也曾任職於新加坡武裝部隊及新加坡國防部,包括人力部門副主任(人事政策)、聯合計畫與轉型部門主管,以及陸軍總部總參謀部參謀長。刊載於第 30 頁
尚恩•納林(SHAUN NARINE)博士為加拿大新布藍茲維省聖托馬斯大學的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他的研究聚焦於印太地區的制度、政治與經濟發展,並著重在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他曾就東協議題出版過兩本書籍以及發表過多篇文章。此外,他還發表過有關加拿大在亞洲、歐洲及中東的外交政策相關主題的著作。他目前的研究聚焦於國際體系中的權力轉移問題,以及西方導向理論典範對於決策者的影響。刊載於第 54 頁
不對稱威脅 2022 年!A第 4 期!A第 47 卷
亞瑟・圖拉克(ARTHUR N. TULAK)博士是喬治亞理工研究院研究員,並擔任位於夏威夷的美國印太司令部資訊戰顧問。
他在美國陸軍和美國國防部擔任主管級領導者的從軍經歷,包括 18 年的步兵軍官和 14 年的資訊戰,之後以上校軍銜退休。他擁有南加州大學的教育博士學位和密蘇里州立大學的防禦和戰略研究碩士學位,以及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的兵學理論和科學學位。刊載於第 8 頁
古格里・波林(GREGORY B. POLING)是東南亞計劃的高級研究員,也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的主管。他是南海爭議專家,並針對美國同盟關係、東南亞的民主和治理,以及整個印太地區的海上安全進行研究。
塔比莎・格蕾絲・瑪洛麗(TABITHA GRACE MALLORY)是中國海洋研究所的創辦人兼執行長,也是華盛頓大學亨利傑克森國際研究學院的副教授。她專門研究中國外交和環境政策,目前正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和全球海洋治理進行研究,並已出版有關中國漁業和海洋政策的著作。
哈里森・普雷塔(HARRISON PRÉTAT)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的副研究員。他的研究包括海事爭議、美中關係、亞洲的國際經濟參與,以及 21 世紀國際機構所面臨的挑戰。刊載於第 24 頁
布拉瑪・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是地緣戰略學家、學者、作家和評論家。他是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戰略研究榮譽退休教授;柏林羅伯特博世學院的理查德・馮・魏茨澤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研究員;以及倫敦國王學院極端主義國際研究中心的會員。他撰寫了九本書,其中包括國際暢銷書《亞洲不可抗拒的力量:中國、印度和日本的崛起》,也是《水資源:亞洲的新戰場》(喬治城大學出版社出版)和《水、和平和戰爭:正視全球的水資源危機》(羅曼和利特菲爾德出版社出版)等得獎作品的作者。刊載於第 30 頁
沙海麗・查塔拉吉(SAHELI CHATTARAJ)是新德里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 University)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的助理教授。她擁有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的中國語言、文學和文化研究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該校國際研究學院的中國研究哲學碩士學位。她的研究興趣,包括當代印中關係、中國的政治和國家及社會關係、中國的環境治理和當代中國文學。刊載於第 3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