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迪普·辛格
印度成功完成了一个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次规模燃烧室的地面测试,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开发方面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2025年4月下旬,在国防研发实验室(DRDL)位于海得拉巴新建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设施进行了该测试。国防研发实验室隶属于印度国防研究及发展组织(DRDO)。 印度国防部表示,在评估中,此次测试展现了持续的超音速燃烧,验证了超燃冲压发动机部件的设计,为全面试飞奠定了基础。
“DRDO首次成功测试了充分主动冷却1000秒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防务分析师、印度空军退役战斗机飞行员维建德·K·萨库尔(Vijainder K. Thakur)向《论坛》表示, “这标志着一个重要里程碑,展现了印度能够研制可连续运行数分钟、而非仅仅短暂爆发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系统。”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由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动,以五倍音速飞行,或5马赫——大约6100公里/小时。 此类武器对传统导弹防御系统构成了挑战。 鉴于它们的高速、机动性和低空飞行路径,难以用传统雷达系统对其进行跟踪和拦截。
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韩国和美国等国也在开发高超音速能力。
2025年3月,美国国防部成功进行了第二次可完全回收的无人高超音速测试飞行器的试飞。 美国国防部表示,发射的飞行器由液态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动,在太平洋上空飞行速度超过了5马赫,然后降落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
在中国企图在印度洋获得影响力并引发担忧之际,印度正在加强其防御能力。两国之间数十年的边境争端在喜马拉雅地区引发了致命冲突。
本次超燃冲压发动机测试克服了高速系统相关的推进和热管理挑战,其解决方案包括热障涂层方面的创新,以及吸收热的燃料,该材料在燃烧前调节发动机的温度。
此类进展反映出印度高超音速能力臻于成熟,2020年高超音速技术演示飞行器的试飞首次展现了这一点。该飞行器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以6马赫(约7400公里/小时)的速度保持飞行20秒。
“建造可运行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主要障碍就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该发动机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承受极端高温,”萨库尔说, “DRDL的突破尤其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其解决了摩擦产生的极端高温问题:结合了主动冷却和先进的热障涂层。”
主动冷却技术将煤油基燃料循环输送至发动机燃烧室壁内的通道,从而吸收并控制高超音速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极端高温。 燃料一经加热,就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更高效地点火,从而提升了冷却和燃烧性能。
萨库尔说,对测试取得成功同样重要的是使用了DRDL和科技部开发的下一代陶瓷热障涂层。 这种涂层保护零部件不被燃烧室内的极高温(高达摄氏2500度)损坏,从而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可靠性。
萨库尔说,DRDL和当地企业开发的特种燃料也“标志着一个重大进步”。 “这不仅有助于冷却发动机,还减少了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他表示,DRDO超燃冲压发动机最终可能替代武器平台上的进口技术。 “这一成就为印度在不远的未来部署完全自主研发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打开了大门。”
《论坛》撰稿人曼迪普·辛格印度新德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