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迪普·辛格
随着印太地区面临太空活动的激增,各国政府和机构正在加快提升太空态势感知(SSA),以缓解轨道拥塞、管理垃圾,保护关键的卫星基础设施。 在战略计划和切实需要的推动下,即使没有正式条约,区域合作正成为太空交通管理的关键要素。
区域国家和盟国与亚太区域太空组织论坛(Asia-Pacific Regional Space Agency Forum)等平台合作,为集体SSA倡议奠定基础。 这些合作旨在提升数据共享,增强太空行动的区域感知。 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最近的一份报告着重指出了现有的合作缺口,凸显了建立区域合作能力以应对挑战的重要性。
一个关键合作领域是深空先进雷达能力(DARC),这是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一个倡议。 西澳大利亚在建的首个站点标志着一个重要里程碑。 深空先进雷达能力一旦投入运作,将提供全天候的能力,用于发现、跟踪和归类地球同步轨道的小型物体,加强盟国的太空态势感知。
崛起中的太空大国印度也在加强其太空态势感知。 《南亚防务与战略评论》(South Asia Defence & Strategic Review)编辑、印度陆军退役上校阿什瓦尼·沙玛(Ashwani Sharma)表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成立了太空态势感知与管理局(DSSAM),并正在北阿坎德邦开发专用SSA雷达。 印度还运作着一个地面站和光学望远镜网络,该网络隶属于太空物体追踪和分析网络(Network for Space Object Tracking and Analysis)。
沙玛强调了SSA合作的重要性。 “印度和日本在太空态势感知方面协调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他向《论坛》表示,并指出,印度符合成本效益的卫星能力和日本的精确技术能够提供协同。
日本的贡献包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开发的雷达和光学追踪系统,以及日本航空自卫队下属太空作战中队的实战运作。 民间合作伙伴关系也起到了作用,如三菱电机与Astroscale合作开发太空垃圾清理技术,工程公司MEMCO India也参与其中。
“在印太地区面临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挑战之际,印度和日本在监控和保护太空资产方面有着共同利益,”沙玛说。
目前,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新西兰和越南依靠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与美国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取SSA支持。 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双边协定和参加多边论坛,如《联合太空行动倡议》(Combined Space Operations Initiative)和《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
安全世界基金会(The Secure World Foundation)指出,这类合作伙伴关系对建立全球太空交通管理体系的基础至关重要。
在印度尼西亚,蒂莫(Timau)天文台的一台新望远镜预计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加强东南亚的SSA能力。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确认,作为更广泛议程的一部分,将致力于开展SSA合作,以确保和平与可持续地利用太空。
SSA重要性的不断增长也促使民间合作增加。 美国商业提供商LeoLabs与新加坡ST Engineering Geo-Insights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合作开发区域太空交通管理解决方案。
《论坛》撰稿人曼迪普·辛格印度新德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