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冲突/紧张关系

报告称中国是南中国海海洋栖息地破坏的主要原因

《论坛》员工

研究人员表示,中国的人工岛建设对南中国海海洋栖息地造成的破坏约占疏浚工程的三分之二。

据亚洲海事透明倡议(AMTI)2025年1月报告,中国自2013年以来填埋了超过4600英亩(约19平方公里)的珊瑚礁。 该机构隶属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在8000英亩遭到破坏的珊瑚礁中,中国应对其中的65%负责。

报告指出,人工岛建设“会对珊瑚礁的总体结构和健康状况造成不可逆转的长期破坏”。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对西菲律宾海萨比纳浅滩的调查显示,海洋生态系统几乎没有生命迹象,海床褪色。 官员们表示,2023年9月的调查揭示了珊瑚礁被严重破坏,而此时中国海上民兵船只正好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
视频来源:菲律宾海岸警卫队

AMTI研究人员对南中国海声索国(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和越南)造成的珊瑚礁破坏进行了分析,发现北京是罪魁祸首。 中国对几乎整个该战略性水道提出了任意的领土主张,无视国际法庭2016年的裁决,该裁决裁定中国的主张无效。

在2023年12月发布的《深蓝疮疤:对南中国海的环境威胁》报告中,AMTI描述了中国的疏浚方式:“切割吸泥船切入珊瑚礁,通过浮动管道将沉积物抽送到浅水区,用于填海造地。 在这个过程中,海底遭到扰乱,产生了大量磨蚀性沉积物,杀死了附近的海洋生物,使珊瑚礁无法自我修复。”

此外,中国船只非法捕捞巨蛤导致16,353英亩(66平方公里)的珊瑚礁受损。 这些巨蛤的壳在中国被雕刻成珠宝或雕像出售。 报告指出,中国渔民采用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方法——“使用特制的黄铜螺旋桨”,来拖拽珊瑚礁表面,这样“更容易采集附着在珊瑚礁上的活蛤和死蛤”。

在最新的报告发布之际,菲律宾表示正在考虑针对中国持续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行为发起新的仲裁案。 马尼拉此前发起的仲裁案导致法庭作出了不利于中国的裁决。马尼拉表示,这可能会成为一起多国诉讼,希望各国加入。

2016年的裁决裁定,中国在七处珊瑚礁建造人工岛的行为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六项规定,包括保护和维护海洋环境;减少和控制污染;合作协调海洋生物资源的管理等义务。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仲裁程序对中国发起的新诉讼可能会包括类似的环境指控。 此前,菲律宾呼吁对中国捕捞巨蛤造成的南中国海浅滩环境破坏展开国际调查。

AMTI主任格里高利·波林(Gregory B. Poling)在CSIS的文章中写道,菲律宾可能还会寻求联合国通过非约束性决议,并将其提交给国际法院,征求后者的咨询意见。

波林写道,在2024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菲律宾召集了20多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向中国传达出一个信号’,即在南中国海争端中,马尼拉不是孤军奋战”。 “此类法律和外交手段可以相辅相成。 事实上,充分利用联合国的资源将扩展菲律宾的仲裁选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