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米·温·伯德( Miemie Winn Byrd )博士
缅甸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不断升级的内部危机和不断增长的地缘政治压力,尤其是中国加强了对军政府的支持,后者于四年多以前从民选政府手中夺权。
北京的支持维持着一个不太可能取得合法性或稳定性的政权,直接违背了缅甸人民的意愿,引发了众怒。
中国显然将其自己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置于缅甸的人权、主权和内部安定之上。 鉴于军政府是缅甸战乱和广泛苦难的主要来源,只要该政权掌权,缅甸的真正安定就遥遥无期。
印度现在面临一个重大机遇,能够重新定义其角色,加强在缅甸和更广泛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加紧对缅甸军政府的控制
尽管缅甸军政府在战场上损失惨重,经济崩溃,还面临民族武装组织(EAO)和民主力量的强烈抵抗,其仍然未倒台,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加大了支持力度。 北京担心军政府的倒台会威胁到其战略投资,以及更广泛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计划。
中国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军政府,包括向缅甸北部的民族武装组织施压;供应武器、飞机、无人机和通信技术;提供飞行员训练;以及向缅甸国防产业派遣技术人员。 此外,北京还在战略性地点派驻了私家安保人员,如若开邦的皎漂港,这是其“一带一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这明确地显示出中国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决心,即使军政府的掌控在减弱。
然而,中国扩大援助并未稳住缅甸军政权,反而暴露出军政府内部的固有弱点,包括系统性腐败、无能和缺乏合法性。 缅甸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日益将中国的介入视为压榨,北京帮助军政府巩固权力,却未能为当地社区带来实际利益。
反中情绪上升
中国强制关闭边境,干扰基本物资供应,以及公然提供军事援助,让军政府能够实施压迫,大大加深了缅甸少数民族和占人口多数的缅族民众中的仇恨情绪。 这些群体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导致其遭受压迫和苦难的帮凶。 这为印度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印度的领导机遇
新德里传统上在缅甸军政府和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维持平衡的关系,主要专注于跨境安全,尤其是曼尼普尔邦的稳定。 这一做法反映出印度担心战乱蔓延到其东北方各邦境内。 然而,军政府才是地区不稳定的主要推手,并助长了跨国犯罪网络的猖獗。
因此,印度有机会超越短期安全利益,扮演更广泛的战略角色。 印度可通过与民主部队和民族抵抗组织合作,促进缅甸的持久稳定,同时提升其作为负责任的地区领袖的形象。 缅甸的稳定符合印度的安全和贸易利益,有利于区域互联互通以及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发展。 如果印度疏远军政府,增加对民主力量和民族团体的支持,进一步凸显其作为积极应对的地区大国的承诺。
参与路线图
印度的方法应该包含多维度的人道主义、经济和外交倡议:
- 人道主义支持:建立人道主义走廊,向流离失所的社区提供援助,凸显出印度致力于保障缅甸人民的福祉。
-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民主抵抗力量和少数民族组织加强关系,建立地区亲善和稳定。
- 经济交流:扩大与当地利益攸关方的跨境贸易和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不通过军政府,以展现对包容性发展的承诺。
- 外交倡导:在地区和国际论坛上倡导民主和人权,将印度有原则的立场与中国的榨取式做法区分开来。
印度处于独特位置,不仅能制衡中国,还是致力于缅甸安定和进步的真正合作伙伴。 印度可通过推行前瞻性战略,专注于民主、人类发展和地区稳定,显著提升其地区影响力,巩固其民主大国的领导地位。
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印度的决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与缅甸和东南亚在未来的交流形态。 印度可以顺应缅甸人民的期望,促进稳定、繁荣的邻里,抵御威权的影响,致力于创造公正、平等的未来。
美国陆军退役中校米米·温·伯德是夏威夷丹尼尔·井上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