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通过翻新和升级计划加强海军舰队

古斯蒂·达·科斯塔(Gusty Da Costa)
2025年2月,翻新的印度尼西亚邦·托莫级(KRI Bung Tomo)海军舰艇离开勿老湾海军基地(Belawan Navy Base),前往阿拉伯海参加“安曼”(Aman)多边演习。 雅加达的R41计划旨在延长其舰队中41艘舰艇的服役年限,加强其战斗力,这艘90米长的护卫舰是其中之一。
这项计划是国防部和印尼造船厂PT PAL之间的合作,包括对舰艇进行翻新,配备先进技术和武器。
据印度尼西亚《罗盘报》(Kompas)报道,邦·托莫级舰艇和58米长的快速巡逻艇石斑鱼号(KRI Kerapu)等资产的升级,表明印度尼西亚致力于打造一支拥有技术能力、随时准备开展任务的舰队。 进行现代化的舰艇包括轻型护卫舰、护卫舰、离岸巡逻舰和一艘导弹快艇。 升级改进涵盖发动机、船体、推进器、雷达、通信系统、武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确保舰队达到战斗和非战斗任务的基本军力要求。
“通过定期维护和技术升级,印度尼西亚的军舰可继续以最佳状态开展国内外的各种任务,”PT PAL公司生产总监戴安娜·罗莎(Diana Rosa)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 除了技术升级外,邦·托莫级舰艇的船体在吃水线以下进行了维护,另外还对阀门、减摇鳍和推进系统进行了维护。
“一支现代化、妥善维护的舰队将提升作战准备,有助于应对盗窃式捕捞、走私、海上恐怖活动以及外国军事威胁等,”海事专家马塞卢斯·哈肯·贾亚维巴瓦(Marcellus Hakeng Jayawibawa)向《论坛》表示。
他指出,印度尼西亚海军经常遭遇外国渔船侵入其专属经济区,尤其是中国的渔船。 此外,马六甲海峡等关键水道的海盗活动也令人担忧,而区域领土争端构成了安全挑战。
印度尼西亚国防和战略研究所分析师贝尼·苏卡迪斯(Beni Sukadis)表示,舰队现代化将提升探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战斗力,这些对维护国家主权至关重要。
“由于国防预算有限,维护、修理和大修问题仍然是主要挑战之一,往往影响国防装备的作战准备状态,”他向《论坛》表示, “近年来,这个问题反复发生,因此政府尝试逐渐增加预算,以确保军舰和武器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哈肯表示,维持一支现代化舰队对印度尼西亚的印太战略至关重要,该战略强调区域合作。 “印度尼西亚积极参加与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合作伙伴的联合海上演习和巡逻,以加强互操作性和防务外交,”他说。
国立巴查查兰大学(Padjadjaran University)国际关系讲师谭库·瑞萨亚(Teuku Rezasyah)表示,虽然根据R41计划进行现代化的很多舰艇最初在国外制造,但印度尼西亚正在通过加快发展本国产业,减少对国防装备进口的依赖。 例如,PT PAL公司拥有先进的造船与技术集成能力,与小型防务企业和泗水理工大学(Surabay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等机构合作,提升本国技术水平。
“有了维护能力,我们不必完全依赖外国供应商,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他说, “技术适应能力与海军资产升级能力,对印度尼西亚长期海上防御战略至关重要。”
古斯蒂·达·科斯塔《论坛》驻印尼雅加达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