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域

保护全球共同体,应对海底与太空基础设施日益增加的威胁

美国陆军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国家安全法团队

关键海底和太空网络的安全成为了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焦点。 这些关键的电缆、管道、卫星和数据中心构成了全球通信、贸易和安全的支柱。 随着地缘紧张局势升级,保障这些资产的需求愈发迫切。

国际社会已制定《外太空条约》(1967)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等国际法。 大多数国家的国内法和民事责任标准提供额外的威慑。 但是,只要符合其利益,恶意行为者不惜无视或违反这些法律。

此外,这些关键网络同样容易受到恐怖分子和破坏者等非国家行为者的破坏,也可能遭到意外损坏。

全球共同体指各国共享、但非任何一国所有的地区或资源, 包括公海、外太空和大气层。 虽然轨道卫星、数据中心、海底电缆和管道可能由单个国家或公司建造和维护,但这些资源的使用权对全球商业、通信、科学进步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海底电缆承载着约99%的国际数据流量,体现了全球共同体对跨国商业和通信的重要性。 此外,运输天然气等资源的管道对全球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同样,太空基础设施(如提供导航、天气预报和电信服务的卫星)对世界各国不可或缺。

然而,全球共同体难以防御,且极易受到物理破坏(如爆炸)或网络攻击的威胁。

针对海底电缆和管道的疑似攻击不断增加。 2022年,从俄罗斯向欧洲运输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到破坏,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欧洲各地能源供应中断。

2024年12月,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波罗的海海底电缆(称为Estlink-2)被割断。 芬兰当局认为,一艘属于俄罗斯“影子舰队”的油轮在海底故意拖曳锚链超过60英里,损坏了电缆。由于莫斯科对乌克兰的无端战争,俄罗斯遭到了西方制裁,俄罗斯利用此类舰队规避制裁。 此前,2024年11月,波罗的海的另一条电缆被割断,而俄罗斯间谍船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的欧洲成员国海岸外绘制海底基础设施地图。

2025年2月,一艘在多哥注册、载着中国船员的船只涉嫌割断了连接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水下光缆。澎湖列岛是台湾海峡的战略性领土。

台湾当局逮捕了八名船员,将该事件定性为潜在的灰色地带骚扰。 中国声称自治的台湾是其领土,并威胁要以武力吞并。

此类对基础设施的攻击可能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安全后果。

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对其太空基础设施和武器进行现代化改造。 美国及其盟友和合作伙伴日益担忧,这两个威权政权可能通过网络攻击、定向能武器和反卫星导弹干扰或摧毁关键太空资产。

如果太空通信、导航和天气卫星停止运行,不仅会影响军事行动,还会影响各个经济体依赖的民用基础设施。 《外太空条约》禁止某些军事活动,鼓励共同和平使用和探索太空。

海底和太空基础设施的保护必须成为国际社会的优先事项,国际社会应建立更健全的框架与协议来保障全球共同体,包括:

  • 加强国际法:制定明确、可执行的规则来保护海底电缆、管道和太空资产。
  • 提升监测和监控能力:各国必须投资于先进技术,追踪海底和太空活动。 包括部署卫星来探测威胁,以及部署自主水下传感器来保护电缆和管道。
  • 网络安全协议:随着全球基础设施日益依赖数字技术,防范网络攻击无比重要。 各国政府必须制定国际海事和太空网络安全规范,建立应对网络攻击的协议。
  • 联合防务倡议:各国应建立联盟,以确保共同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海上和太空的联合巡逻,以及潜在威胁情报的共享。

近期管道和电缆遭到攻击的事件,加上太空中不断增长的威胁,凸显出关键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为了防止中断,各国必须合作保障这些资源,确保全球共同体保持开放和安全。

美国陆军第8战区保障司令部位于夏威夷檀香山。

此处插入评注

您的隐私对我们很重要。 如果您选择分享您的电子邮件地址,《论坛》员工将仅用于与您联系。 我们不会分享或公布您的电子邮件地址。 您的评论中只显示姓名和网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