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伙伴关系

美国 印太司令部发展历程

拉纳·琳·肯尼迪(RANA LYNN KENNEDY)/司令部历史学家

1940 年

自 1947 年成立以来,美国印太司令部在该地区一直保持着持久的存在,并持续推行建立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近八十年来,美国印太司令部致力于应对该地区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体现了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通过管控冲突、应对灾害、参与联合演习以及建立合作来加强彼此的关系。

  • 1947 年 1 月 1 日 印太司令部(PACOM)成立,总部位于夏威夷珍珠港。远东司令部(FECOM)和阿拉斯加司令部(ALCOM)也相继成立。印太司令部的职责领域(AOR)包括 10 多个主权国家和众多殖民地。印太司令部总司令(CINCPAC)同时指挥美国太平洋舰队(PACFLT)。
  • 1949 年 7 月 25 日 美国与加拿大及几个西欧国家一起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这是美国历史上首个共同安全和军事联盟,提供集体安全,对抗苏联。北约的成立促使苏联与东欧的共产主义政府建立一个联盟,该联盟于1955 年通过《华沙条约》(Warsaw Pact)正式建立。
1953 年 7 月 27 日,在板门店会议厅举行的军事停战委员会开幕会议上,美国的布莱克谢尔·布赖恩
 (Blackshear M. Bryan,左)少将与朝鲜陆军中将李尚楚(Lee Sang Cho,音译)交换证件。美联社

1950 年

  • 1950 年 6 月 25 日 共产主义政权统治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入侵韩国,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和联合国派出了军队,并提供了军事援助。
  • 1950 年 9 月 27 日 美国军事援助和顾问小组抵达越南,帮助法国击败越盟(Viet Minh),后者被视为共产主义威胁。
  • 1951 年 4 月 9 日 印太司令部责任区扩大,纳入了马里亚纳群岛-小笠原群岛和火山群岛,这两个地区原本均属远东司令部责任区。之后,参谋长联席会议将菲律宾、澎湖列岛和台湾从远东司令部转到印太司令部的责任区。
  • 1951 年 8 月 30 日 菲律宾和美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承诺在一方遭到外敌攻击时,另一方将提供援助。
  • 1951 年 9月 1 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签署了安全条约,保护太平洋地区。
  • 1951 年 1 0月 1 日 韩国和美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
    以加强集体防御和安全。
  • 1953 年 7 月27 日联合国联盟和朝鲜领导人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
  • 1954 年 9 月 8 日 为阻止共产主义扩张,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英国和美国签署了 《集体防御条约》。该条约成为随后成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基础。
  • 1955 年 1 月 美国的直接援助抵达南越西贡。美国提出训练南越军队。
  • 1955 年 11 月 1 日 美国-台湾防御司令部成立,提供策划支持,以保卫台湾和澎湖列岛。
  • 1957 年 7 月1 日 美国国防部长解散了远东司令部,将日本、菲律宾和朝鲜半岛的责任转移给印太司令部总司令。在印太司令部总司令统辖下,成立了驻韩美军和驻日美军。美国陆军和美国空军在夏威夷的部队加入到印太司令部。
  • 1958 年 1 月 13 日 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成为独立司令部。
1960 年 5 月,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中)在华盛顿白宫会见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官员。 美联社

1960 年

  • 1960年1月9日 日本和美国签署了《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同意共同维持和发展能力,抵御攻击。
  • 1961举行了韩美年度联合野外机动演习 “鹞鹰”(Foal Eagle),以展 示威慑朝鲜半岛战争的决心。2001 年,“鹞鹰”演习结合了接收、集结、前进和整合(RSOI)演习。2008 年,RSOI 部分改名为  “关键决心”(Key Resolve)。
  • 1962 年 2 月 8 日 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成立,作为印太司令部总司令的下属司令部。该司令部扩展了美国向南越部队提供的顾问和支持计划。
  • 1962 年 5 月 15 日 美国军事援助泰国司令部成立,作为印太司令部总司令的下属司令部,
    支持泰国军队。
  • 1965 年 3 月 8 日 美国向南越部署了 3500 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保护空军基地免受北越部队攻击。
  • 1967 年 8 月 8 日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签署了《东盟宣言》。到1997 年,东盟扩大,纳入了文莱、缅甸(1989 年,缅甸军政府将“缅甸”的英文写法  “Burma” 改为 “Myanmar”)、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东帝汶预计将于2025 年成为东盟成员国。
1972 年 8 月 15 日 在菲律宾发生大规模洪灾后,印太司令部总司令派遣了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支援“萨克洛洛行动”(Operation Saklolo),向菲律宾提供协助。

1970 年

  • 1971 年 举行了第一届两年一度的海军演习“环太平洋” (RIMPAC)。2024 年,29 个国家参加了该演习。2014年,文莱、印度和中国首次参加,两艘医疗舰慈悲号(USNS Mercy)和解放军海军和平方舟号也是首次参加。2018 年,由于中国继续将南中国海人工岛军事化,未受到邀请。2019 年,美国国会禁止中国参加,直至其改变行为。
  • 1971 年 8 月 7 日 澳大利亚、斐济、瑙鲁、新西兰、萨摩亚和汤加创立了南太平洋论坛,后成为太平洋岛国论坛。成员国数量将增加到 18 个,包括库克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纽埃、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和瓦努阿图。
  • 1972 年 8 月 15 日 在菲律宾发生大规模洪灾后,印太司令部总司令派遣了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支援“萨克洛洛行动”(Operation Saklolo),向菲律宾提供协助。
  • 1973 年1 月 1 日 印太司令部总司令责任区扩大,纳入了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印度洋部分地区、阿留申群岛和北冰洋。
  • 1973 年 2 月 12 日 在1月份签署了巴黎和平协议以结束越南战争后,“回家行动”(Operation Homecoming)开始,591 名美军战俘在河内获释。
  • 1976 第一届年度韩美“乙支焦点透镜”(Ulchi Focus Lens)演习在朝鲜半岛举行,重点是准备、威慑和韩国的防御。2008 年,该演习改名为“乙支自由守护者”(Ulchi Freedom Guardian),2022 年改名为“乙支自由之盾”
    (Ulchi Freedom Shield)。到 2024 年,
    超过12个联合国司令部成员国参加过该演习。
  • 1976 年 举行了首届韩美年度演习“团队精神”(Team Spirit),以加强部队流动和实兵对抗作战。
  • 1976 年 2 月 20 日 东南亚条约组织解散。
  • 1978 年 11 月 23 日 印太司令部总司令部署了首支“灾区勘查团队”,以应对斯里兰卡的气旋。
  • 1979 年 4 月 30 日 美国起草了《台湾关系法案》(Taiwan Relations Act),并将其签署为法律,从而在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保持与台湾的所有实质性关系。

1980 年

  • 1981 年 新加坡主办了“虎标万金油”(Tiger Balm)演习,这是一项年度演习,旨在促进地区安全和新加坡武装部队与美国太平洋陆军(USARPAC)之间的互操作性。
  • 1982 年 泰国举办首届泰美“金色眼镜蛇”(Cobra Gold)年度演习。2024 年,
    30 个国家参加了第 43 届演习。
  • 1982 年 年度指挥所演习“山樱” (Yama Sakura)开始。该演习模拟了保卫日本的日美联合军事行动,促进美国陆军和日本陆上自卫队建立了关系。
  • 1983 年 10 月 3 日 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 (USPACOM)。其责任区扩大,纳入了所有阿留申群岛、马达加斯加、蒙古、朝鲜和中国。
  • 1983 年 11 月 1 日 太平洋特种作战司令部成立,作为下属的统一司令部,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战区安全合作计划提供支持。
  • 1986 年 日本首次举办交替举行的年度演习“利剑”(Keen Sword)和“利刃”(Keen Edge)。
  • 1987 年 2 月 27 日 慈悲号开展首次任务,支持菲律宾的演习。
  • 1989 年 2 月 9 日 参谋长联席会议重新分配责任区,将亚丁湾和阿曼湾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转到美国中央司令部
    (USCENTCOM)。
  • 1989 年 2 月 10 日 五号联合特遣队(JTF-5)在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梅达 (Alameda)成立,旨在打击太平洋东部的贩毒活动。
  • 1989 年 7 月 7 日 阿拉斯加司令部 (ALCOM)成立,作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管辖下的统一司令部。

1990 年

  • 1990 年 新加坡和美国开始了  “突击吊索演习” (Exercise Commando Sling),该演习测试部署美军时的长途机动能力,以及与新加坡空军的互操作性。
  • 1991 菲律宾举行首届“巴利卡坦” (Balikatan)演习,这是一项指挥所和实地训练演习,旨在提升菲律宾和美国的联合策划、战斗准备和互操作性。2024 年是第 39 届。
  • 1991 年 4 月 29 日 气旋玛丽安(Cyclone Marian)袭击了孟加拉国,造成大规模洪灾。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开展了“海上天使行动”(Operation Sea Angel),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 1991 年 6 月 12 日 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Mount Pinatubo)喷发,导致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部队撤离,该撤离是“炽热警戒行动”(Operation Fiery Vigil)的一部分。
  • 1994 年 在朝鲜半岛,韩国和美国的指挥所演习“接收、集结、前进和整合”  (RSO&I)取代了  “团队精神”演习,直到 2007年演变为 “关键决心”演习。
  • 1995 年 9 月 4 日 丹尼尔·井上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成立,旨在促进印太地区的各国军队和民众建立关系。
  • 1995 年 10 月 23 日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将阿拉伯海和印度洋部分地区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转移到美国中央司令部责任区。
  • 1996 年 9 月 15 日  “太平洋避难所”联合特遣队(JTF-Pacific Haven)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成立,以帮助
    约 6500 名来自伊拉克的库尔德人重新安置。

2000 年

  • 2001 年 1 月 1 日 灾难管理和人道主义援助卓越中心开始向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报告。该中心由美国国会于1994 年成立,负责协调危机前的人道主义援助和赈灾工作(HADR)。
  • 2002 年 香格里拉对话召开,约 12 个国家的国防部长齐聚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2024 年,来自 40 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该会议。
  • 2002 年 1 月 太平洋特种作战司令部部队开始向“菲律宾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Philippines)部署,以支持反恐行动。
  • 2002 年 2 月 11 日 美国总统将南极洲的责任分配给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并指定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支持美国欧洲司令部 (USEUCOM)负责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开始支持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任务“深度冻结行动” (Operation Deep Freeze)。
  • 2002 年 2 月 11 日 美国总统将南极洲的责任分配给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并指定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支持美国欧洲司令部 (USEUCOM)负责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开始支持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任务“深度冻结行动” (Operation Deep Freeze)。
  • 2002 年 11 月 4 日 东盟成员国和中国签署了 《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然而,自那以来,中国一直未遵守该宣言的核心意图。
  • 2003 年 8 月 27 日 六方会谈在中国北京召开,以应对朝鲜撤出《核不扩散条约》。参加会谈的有日本、朝鲜、中国、韩国、俄罗斯和美国。
  • 2004年4月14日 尼米兹-麦克阿瑟太平洋指挥中心 (Nimitz-MacArthur Pacific Command Center)成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新总部。
  • 2004 年 12 月 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开始海上合作,最终促成四方安全对话或四方安全对话合作伙伴关系的创建。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位于印度洋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方向发生9.0 级地震。随后发生的海啸席卷了整个地区的海岸线,造成超过 30 万人丧生。两天后,作为“统一援助行动”(Operation Unified Assistance)的一部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派遣了赈灾部队,提供赈灾和援助,一直到 2005 年 2 月,在此期间运送了超过 280万吨物资,帮助了7万多人。
  • 2005 年 6 月 12-17 日 在首届“护身军刀”演习中,澳大利亚和美国部队通过联合特遣队行动进行训练。
  • 2005 年 10 月 8 日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启动了  “生命线行动”(Operation Lifeline),以应对巴基斯坦东北部发生的 7.5 级地震,支持转移约 1900 名受灾者,以便其接受医疗救治,此外救治了 1.4 万名伤员,恢复了关键基础设施。
  • 2006 年 2 月 17 日 在山体滑坡吞没了菲律宾莱特岛上的一个村庄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启动了“重燃希望行动”
    (Operation Hope Renewal)。司令部从“巴利卡坦演习”抽调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以协助菲律宾的搜救团队。
  • 2006 年 10 月 9 日 朝鲜开展了首次地下核试验。2006 年 10 月 14 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718 号决议,要求朝鲜停止核武器试验,重返六方会谈。
  • 2007 年 9 月 30 日 第六轮六方会谈未能达成对朝鲜核设施核查的共识。
  • 2007 年 11 月 15 日 一场五级气旋袭击了孟加拉国,300多万人受灾。作为回应,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启动了“海上天使2行动” (Operation Sea Angel II),提供了 5.3 万多升淡水,11.2 万公斤赈灾物资,并为 4000 多名居民提供了医疗和牙科治疗。
  • 2008 韩国主办了“超级雷霆”(Max Thunder)演习,该演习一年举行两次,重点是增强韩国和美国空军之间的互操作性。
  • 2008 年 2 月 21 日 伊利湖号(USS Lake Erie)发射了 一枚 SM-3 导弹,摧毁了美国的一颗 故障卫星,成功结束了“燃霜行动”(Operation Burnt Frost)。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与美国战略司令部、导弹防御局及其他美国机构合作,促成了这项行动,在卫星重返大气层时将其残骸蒸发。
  • 2008 年 5 月 2 日 一场四级气旋袭击了缅甸南部。到5 月 12 日,缅甸允许每日从泰国出发的援助班机入境。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和其他官员陪同第一架班机,运送援助物资,并组织美国海军舰艇在外海待命提供更多援助。
  •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中部的四川省发生 7.9 级地震。到 5 月 16 日,中国请求美国提供援助。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立即派出两架 C-17 货机,运载了超过 9.1万公斤帐篷、发电机、工具等应急物资。
  • 2009 年  “东盟地区论坛自愿响应演练” (ASEAN Regional Forum Voluntary Demonstration of Response)是一项由民间主导、军队支持的人道主义援助和赈灾 (HADR)演习,每年举行两次,
    参与国家超过20个。
2011 年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部(前),以及位于史密斯营地(Camp H.M. Smith)的美国太平洋海军陆战队总部卡利·平克内(KALI PINCKNEY)上尉/美国空军

2010 年

  • 2010 年 1 月 11 日 在珍珠港福特岛上,太平洋作战中心启用。作为该责任区的首要训练设施,该中心支持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联合训练计划,并为演习和战役模拟提供联合背景。
  • 2011 年 3 月 11 日 9.0 级地震引发毁灭性海啸,袭击了日本东北部海岸。美国太平洋司令部通过“友谊行动” (Operation Tomodachi)支持人道主义援助和赈灾工作,提供了超过245吨赈灾物资和750 万升水,帮助核反应堆冷却,同时派出了24 艘船和 189 架飞机协助日本政府。
  • 2011 年 4 月 6 日 美国北方司令部和 美国欧洲司令部对北极地区进行责任划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保留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的部队指挥和控制权。
  • 2011 年 11 月 16 日 澳大利亚和美国扩大军事协调,美国向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市部署了一支连级规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参加为期六个月的轮换,与澳大利亚军队一起训练。通过该协议,美国军队能够进一步使用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设施。
  • 2011 年 11 月 17 日 美国总统宣布,国家安全重点转移到印太地区。
  • 2013 年 11 月 8 日 台风海燕(Typhoon Haiyan,菲律宾称为 “约兰达”(Yolanda))袭击了菲律宾莱特岛(Leyte Island),造成重大破坏,1200 多万人受灾。美国太平洋司令部(USPACOM)部队加入了“达马彦行动”(Operation Damayan),提供了价值超过 2.24 亿元(约合 3,100 万美元)的医疗援助、赈灾物资和援助。
  • 2014 年 4 月 28 日 菲律宾和美国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协定(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允许 美国部队在菲律宾境内开展更多训练,实现互操作性。
  • 2014 年 7 月 2 日 法属波利尼西亚武装部队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达成协议,设立年度高级别会谈机制,促进军队之间的交流活动。
  • 2014 年 8-11 月 美国太平洋陆军 (USARPAC)开展了首次“太平洋通道”(Pacific Pathways)演习,扩大了美国陆军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参与。
2015 年 5 月,在“援手行动”期间,尼泊尔士兵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尼泊尔奥朗村(Orang)卸载赈灾物资。伊萨克·伊巴拉(ISAAC IBARRA)下士/美国海军陆战队
  • 2015 年 1 月 5 日 马来西亚和美国签署了一项海关互助协定(Customs Mutual Assistance Agreement),标志着双方在安全和贸易方面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 2015 年 5 月 4 日 4 月,在发生毁灭性的 7.8级地震后,美国 505 联合特遣队(JTF 505)领导“援手行动”(Operation Sahayogi Haat),为尼泊尔提供救援赈灾。4 月27 日,美国飞行员开始运输人员和物资。
  • 2015 年 6 月 4 日 印度和美国签署了为期十年的框架协议,重点推动双方在防务领域的合作发展。
  • 2015 年 7 月 16 日 韩国和美国签署了后续协议,通过设立高级别双边委员会,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和平核技术合作的基础上,推进民用核工业的共同目标。
  • 2015 年 9 月 25 日 中国共产党(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承诺不会将南中国海的人工岛屿军事化,也不会“针对或影响任何国家”。然而,此后中共却将多个争议前哨站军事化,部署了反舰巡航导弹,扩展了军用雷达、信号情报能力等。
  • 2016 年 2 月 10-26 日 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菲律宾和韩国空军的 100 多架飞机和 490 名成员,以及 930 多名美国空军和海军人员在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参加了长期合作的“对抗北方”(Cope North)演习,以加强多边行动。
  • 2016 年 2 月 26 日 斯里兰卡和美国在华盛顿特区召开了首届合作伙伴对话会议,突显日益增长的双边合作。2022 年 3 月 23 日,斯里兰卡在科伦坡主办了第四届对话。
  • 2016 年 3 月 5 日 来自日本海上自卫队、菲律宾海军和美国第七舰队的领导人在蓝岭号 (USS Blue Ridge)上举行了会见,讨论加强关系。
  • 2016 年 7 月 12 日 国际法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裁定,北京对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没有法律依据,并认定中国建造包括军事前哨站在内的海上地物也违反了该法。
1999 年 2 月(左)和 2022 年3 月,中共在南中国海美济礁的建筑物对比图。自那以来,中共在斯普拉特利岛至少将三个海上地物军事化。
美联社
  • 2017 年 3 月 7 日 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行动首次来到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之后前往的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和越南。
  • 2017 年 4 月 18 日 在日本九州岛发生地震后,美国海军陆战队通过MV-22B 鱼鹰直升机向该岛运送救灾物资,支持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赈灾工作。
  • 2017 年 12 月 15-16 日 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美 国高级军官参加 该地区的首届 五代机 F-35 研讨会。
  • 2017 年 12 月 18-19 日 新德里主办首届印度-美国反恐指定对话(India-U.S. Counterterrorism Designations Dialogue),讨论加强恐怖主义相关的指定和国际机制合作。
  • 2018 年 5 月 20 日 泰国12年来首次主办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行动。130 多名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人员与泰国皇家武装部队一起开展了医疗交流和准备训练。
  • 2018 年 4 月 17 日 菲律宾和美国在邦板牙省凯撒·巴萨空军基地(Cesar Basa Air Base)破土动工建设一座仓库,用于放置关键设备和物资以支持应急响应。这是强化防务合作协定下的首个大型项目。
  • 2018 年 5 月 29 日 美国国防部长将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美国印太司令部 (USINDOPACOM),以反映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日益增强的联系。
澳大利亚的一架 F-35A“闪电二型”联合打击战斗机抵达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
 (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am)。
尼科尔·怀特(NICOLE WHITE)上尉/美国空军
  • 2019 年 3 月 11 日 泰国皇家空军、新加坡空军和美国空军部队为第25届“对抗猛虎”(Cope Tiger)演习提供了支持,派出了76架飞机参与以加强互操作性。
  • 2019 年 9 月 6 日 在各国参谋人员的领导下,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海上部队和美国海军在新加坡完成了首届东盟-美国海上演习,以促进共同安全承诺和能力建设。
  • 2019 年 12 月 29 日 印度尼西亚和美国庆祝两国建交 70周年,推进双边合作。

2020 年

  • 2020 年 3 月26 日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印太司令部取消了“巴利卡坦”演习,以保护人员健康和安全。
  • 2020 年 7 月 11 日 越南和美国庆祝两国建交 25 周年。
  • 2020 年 8 月 15 日 日本和美国在 60 年联盟合作的基础上,在菲律宾海开展了联合行动,雷号
    (JS Ikazuchi)和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打击群参加了行动。
  • 2020 年 9 月 23 日 美国作为附属成员加入了太平洋电力协会,其共同目标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强人员培训,增加该地区的能源生产能力。
  • 2020 年 9 月 30 日 孟加拉国和美国签署了一项航空运输协定,该协定与美国的“开放天空”国际航空政策相一致,包括不受限制的运力和航班频率、开放的航线权利、自由包机制度和开放的代码共享机会。
2020 年 8 月,在菲律宾海的一次联合行动中,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雷号(左起)、美国海军舰队补给加油舰约翰·埃里克森号(USNS John Ericsson)和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全速前进。杰森·塔(JASON TA)下士/美国海军
  • 2021 年 1 月 5 日 马尔代夫和美国达成协议,将 2020 年安全与防务关系框架付诸实施,开展海上安全、反恐和 HADR活动。
  • 2021 年 2 月 1 日 缅甸军政府通过政变夺权,引发抵抗运动。2023 年 10 月发起的抵抗联盟行动大幅削弱了缅甸军政府的控制力。到 2024 年8 月下旬,在该国的 352 个城镇中,只有不到 100 个(占该国城镇总数 28%)还在军方控制下。
  • 202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和美国军队纪念日本东部大地震十周年,并悼念超过 1.5 万名遇难者。在“友谊行动”(Operation Tomodachi)中,两国军队向数千人提供了援助。
  • 2021 年 3 月 29 日菲律宾和美国庆祝建交 75 周年。
  • 2021 年 8 月 2-27 日美国印太司令部与澳大利亚国防军、日本自卫队和英国武装部队开展了全域大规模全球演习。
  • 2021 年 8 月 23 日新加坡和美国同意加强两国金融机构、网络安全机构和军方之间的合作。
  • 2021 年 8 月 26 日来自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海上部队在菲律宾海启动了马拉巴尔(Malabar)年度演习,以展示维护国际海洋法的决心。
  • 2021 年 9 月 1 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庆祝《澳新美安全条约》 (ANZUS Treaty)签署 70周年(于 1951 年在旧金山签署),重申三国共同致力于确保一个安全、稳定和繁荣的印太地区。
  • 2021 年 9 月 16 日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宣布建立加强版的三边安全合作伙伴关系,称为澳英美联盟
    (AUKUS),以推动更深入的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安全和防务相关科学、技术、工业基础和供应链的整合。
  • 2021 年 9 月 22 日 韩国和美国联合举行了首次朝鲜战争战俘/失踪人员遗骸遣送仪式。
  • 2021 年 12 月 6 日 美国和合作伙伴国家启动了第 70 届年度“圣诞投送行动” (Operation Christmas Drop),这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人道主义援助训练任务,向超过 55 个偏远太平洋岛屿送去食物、工具和衣物。
  • 2022 年 1 月 1 日 美国印太司令部庆祝成立 75 周年。这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地理作战司令部。
  • 2022 年 4 月 12 日 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民主国家印度和美国通过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间的对话,加强了合作。两国强调共同致力于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
  • 2022 年 4 月26 日 韩国和美国签署协议,加强联合太空能力。
  • 2022 年 5 月 5 日 尼泊尔和美国签署了一项五年期协议,由美国提供 47.71 亿元(约合 6.59 亿美元),支持尼泊尔实现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目标。
  • 2022 年 5 月 23 日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签署了海上安全 (Bantay Dagat)框架协议。该协议印证了两国联盟的强大,旨在通过菲律宾和美国海上部队的互操作性,采取全面的政府间合作方式提升海上安全。
  • 2022 年 6 月 7-8 日 韩国和美国海军同意通过共享海洋学、水文学和气象学最佳实践,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 2022 年 8 月 1-14 日  “超级神鹰之盾”(Super Garuda Shield)成为了该地区规模最大的多国联合演习,有 4000多人参加,包括首次参加的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演习首次加入了印度尼西亚、日本和美国的三边空降跳伞行动。观察员国家包括加拿大、法国、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韩国和英国。
  • 2022 年 9 月 29 日 库克群岛、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瑙鲁、新喀里多尼亚、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和美国签署了美国-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宣言,承诺维护蓝色太平洋的和平与安全。
  • 2023 年 1 月 1 日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退役军人卡尔·纽曼(Carl Newman)成为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美国太平洋空军 (PACAF)副司令。
  • 2023 年 5 月 1 日 在暂停 13 年后,“雷霆对抗——菲律宾”(Cope Thunder – Philippines)演习在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恢复举行,该演习旨在提供菲律宾空军与美国太平洋空军之间的战斗训练。
  • 2023 年 6 月 4-6 日 自新冠疫情以来,多边海军演习  “科莫多龙”(Komodo)在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首次恢复举行。该演习首次于 2014 年举行。其主题是“携手复兴,更加强大”。印度尼西亚海军邀请 19 个国家参加HADR 策划。
  • 2023 年 8 月 18 日 日本、韩国和美国宣布建立安全合作伙伴关系,承诺各国将遵循合作指南。
  • 2023 年 9 月 25 日 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太平洋岛国论坛峰会重申了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的承诺,以实现打造强韧太平洋地区的共同愿景。
  • 2023 年 11 月 十年后,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重返汤加,且第 12 次行动来到了越南,开展该地区最大规模的年度多国 HADR 任务,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日本、新西兰、韩国、英国和美国的近 1500 人参加了该任务。
多国合作伙伴参加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举行的“对抗北方 2024”演习。杰拉德·威利斯(GERALD R. WILLIS)中士/美国空军
  • 2024 年 2 月 美国在全球分发了超过 6.93 亿剂新冠疫苗——数量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美国国内每施打一剂疫苗,就另有一剂疫苗运送到超过 110 个国家。例如,美国向印度尼西亚运送了 3500 万剂疫苗。
  • 2024 年 2 月 5 日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法国空天军、日本空中自卫队、韩国空军、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飞机参加了在关岛举行的“对抗北方”(Cope North)演习,以加强综合威慑。
  • 2024 年 2 月 12-15 日 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毁灭性的洪水和山体滑坡后,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了 HADR,包括向超过 7.5 万人运送了物资。
  • 2024 年 5 月 13 日 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和海军部队在印度尼西亚班达尔楠榜市(Bandar Lampung)启动了第 30 届海上合作准备和训练(Cooperation Afloat Readiness and Training)演习,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
  • 2024 年 6 月 11 日 作为 2023 年 4 月成立的核磋商小组的一部分,韩国和美国官员在首尔举行会见,以协调应对朝鲜潜在的核威胁。
  • 2024 年 7 月 12 日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举行了 43 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一片漆黑” (Pitch Black)两年一度演习,吸引了 20个国家的参与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