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员工
2024年5月,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Sun Chanthol)表示,中国一家国有公司将“全额”资助德崇扶南运河项目。 金边曾宣传,这个将湄公河与泰国湾相连接的项目将改变经济格局。
8月份,柬埔寨领导人洪马奈(Hun Manet)在项目动工仪式上表示,中国将承担该运河49%的费用。 同一天,他的父亲、前首相洪森(Hun Sen)在脸书上呼吁日本投资该运河。
几个月后,熟悉该项目的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北京未承诺向该项目提供任何资金,该项目预计将耗费124亿元(约合17亿美元),相当于柬埔寨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
对此,柬埔寨和中国官员回应称,两国关系正在推进,多个项目正在开展中。
专家向路透社表示,该项目的成本、环境影响和可行性仍然存疑,北京的承诺力度下降让项目面临烂尾风险。
随着中国经济走弱,其对外投资的力度正在下降。 即使对被视为战略伙伴的柬埔寨,北京也不再兑现如为金边的一座新机场提供73亿元(约合10亿美元)资金等承诺。
路透社报道称:“在中资退出的同时,中国国企中国路桥集团(CRBC)建造的一条连接金边与海滨城市西哈努克市的高速公路利用率不足,柬埔寨机动车和货车司机为了避开收费,更愿意使用拥挤但免费的旧路。”
与此同时,对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计划下对叙利亚的承诺,中国也很可能不会兑现。 中国共产党(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向已下台的叙利亚独裁者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ssad)承诺,将进行投资,重建这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 然而,据DefTech Times新闻网站报道,随着阿萨德政权于2024年年底倒台,叙利亚无法指望北京会在重建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尼泊尔,中国出资的项目同样问题重重。 例如,九年来,北京一直拒绝发放承诺的援助,来升级阿尼哥公路(Araniko Highway)。 尼泊尔不得不自己出资,来改造这条连接加德满都和尼中边境的高速公路。
在两国领导人2024年年底同意建立“一带一路”框架前,北京曾坚持表示资金可能包括贷款。 尼泊尔议员表示,该国无力偿还中国的贷款,尤其是北京提供的利率高于其他债权国的利率。
拖欠中国的债务削弱了加纳、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赞比亚等国的经济,这些国家的政府出现贷款违约,或存在违约风险。 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掠夺式的贷款可迫使这些国家让渡对战略资产的控制权,或接受中国对其国内政策或对外政策的影响。
据《纽约时报》报道,2022年以来,已有超过12个国家因债务问题陷入违约。 尽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与贷款方进行债务重组,但北京则顽固地拒绝调整债务条款。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简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呼吁加快债务减免,并称中国的金融程序不透明。 她还建议针对有意发展清洁能源项目的“雄心勃勃的国家”创造新的信贷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