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全球公域

欧洲官员表示,悬挂中国国旗的货船涉嫌割断数据电缆

《论坛》员工

2024年11月中旬,在几小时的时间里,两条海底互联网电缆被割断。欧洲国防和政府官员表示,一艘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旗的船只嫌疑最大。

在电缆被破坏的大约同一时间,货船“伊鹏3号”离开了俄罗斯港口,从波罗的海的这两条电缆上方驶过。 这两条电缆连接了丹麦和瑞典与立陶宛,以及芬兰与德国。 据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船只追踪数据显示,这艘货船在电缆附近停留并漂浮,其中一次停留时间超过一小时。

此次破坏事件发生在瑞典的专属经济区(EEZ)内,目前由瑞典主导调查工作,丹麦、芬兰、德国和立陶宛也参加了调查。

全球超过95%的数据通过海底光纤电缆传输,这是最快、最可靠的信息传输方式。 康涅狄格州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科学教授罗宾·查陶特(Robin Chataut)在新闻机构The Conversation的报道中写道:“一条这样的电缆就能让几百万人同时观看视频或发送消息,而不会减慢网速。”

全球经济依靠这些海底网络,保护基础设施对国际安全至关重要。 1884年《保护海底电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Submarine Telegraph Cables)规定,“蓄意或因过失破坏或毁损海底电缆,从而部分或完全中断或阻断电报通信的行为,构成可处罚的犯罪行为”。

北约安全联盟警告说,在莫斯科继续开展对乌克兰的无端战争之际,俄罗斯可能会以欧洲的通信基础设施为攻击目标。 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Boris Pistorius)向记者表示:“没人相信这些电缆在11月是被意外割断的。 尽管我们尚未完全确认,但我们必须假定,这是一起破坏行为。”

官员向《华尔街日报》表示,俄罗斯可能是割断电缆的元凶,但使用了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以便事后否认。 其他人士则认为,中国可能对这一行动并不知情,或电缆被毁也有可能是意外。

中国经常在其海岸附近的水域做出侵犯性的行为,包括对其他国家专属经济区内的海域宣称主权,干扰石油天然气勘探作业,骚扰渔民,以及开展军事行动。

但是,在波罗的海开展破坏活动“是非常令人吃惊的挑衅之举,前所未闻,”哥本哈根大学海事安全专家克里斯蒂安·博伊格(Christian Bueger)向法国24新闻台(France 24)表示。

北京曾承认,2023年,一艘悬挂香港旗帜的集装箱船损坏了爱沙尼亚和芬兰之间的两条海底电缆和一条天然气管道。 调查人员发现,损坏由船锚造成,中国表示该事件系意外。

这艘船注册在一家中国货运公司名下,据报道,该公司所有者与俄罗斯有关联。

2024年11月下旬,《外交家》杂志报道称:“又一艘中国船只涉嫌第二起此类事件(尚未确认),可能会让中国对2023年破坏事件的解释可信度进一步下降。”

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海底通信电缆面临的风险。 2023年2月,两艘中国船只割断了两条电缆,这两条电缆向台湾的马祖列岛提供互联网接入。

俄罗斯则被指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 Archipelago)和苏格兰设得兰群岛(Shetland Islands)外的电缆破坏事件有关

分析人士向《华尔街日报》表示,在经历了此前事件后,北欧国家准备调查11月的电缆破坏事件,包括2021年一条海底监测电缆的失踪,以及2022年北溪管道爆炸。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