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员工
1989 年 12 月,联合国人权日,当200 名左右的蒙古民主活动人士在苏赫巴托尔广场 (Sükhbaatar Square)聚集时,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会发生变天。从首都乌兰巴托的这个广场开始,和平抗议席卷了这个草原和沙漠的国度。三个月后,蒙古的共产主义政权在近70年的统治后,交出了权力。
在摆脱一党专政和苏联仆从国地位不到三十年后,这个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国家成为了独裁专制黑色虚空中的民主灯塔。在其“第三邻国”政策的指引下,蒙古拥抱这一角色,该政策提出,要与其共有边境的两个邻国之外的国家进行交往。例如,2023 年中期,蒙古、韩国和美国召开了首次会议,在朝鲜半岛无核化、加强关键矿物全球供应链等方面开启了三边合作。此外,还巩固了蒙古在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中对区域和平与稳定的战略意义,从主办多国维和任务“可汗探索”以及年度乌兰巴托东北亚安全对话,到鼓励外国投资该国丰富的稀土元素储备,这些稀土元素对绿色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专门从事东北亚和印太地缘政治研究的国际关系研究人员和作家博洛尔·勒哈贾夫(Bolor Lkhaajav)向《论坛》表示:“蒙古的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扩大了该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外交、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方面的关系,希望借此扩大蒙古与世界的交流。到目前为止,这一政策很成功,也很有远见。”

永往直前
蒙古的广阔视野帮助其在欧洲、北美、大洋洲和东南亚建立了双边和多边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在经济、环境和文化领域的联合项目。2023 年 8 月,在访问华盛顿与美国领导人开展会谈期间,蒙古总理罗布森那木斯莱·奥云额尔登(Oyun-Erdene Luvsannamsrai)表示:“过去三十年来,我们的民主历程并不容易。但蒙古一直以来并将永往直前。”
• 2023 年 5 月,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成为了首位访问蒙古的法国总统。五个月后,蒙古总统乌赫那·呼日勒苏赫(Khurelsukh Ukhnaa)进行了回访。在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他签署了价值 123 亿元(约合 17 亿美元)的投资协议,与法国欧安诺核燃料公司(Orano)共同开发、运营蒙古东南部东戈壁省(Dornogovi)的铀矿。在访问期间,蒙古还与法国/意大利制造商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签署了协议,建造卫星,来加强蒙古全境的高速互联网。蒙古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国家,拥有 330 万人,分布在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其中包括游牧社区。协议提出,以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名字命名该卫星,其 13 世纪初的帝国被认为是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帝国之一。数字发展和通信部部长尼亚姆敖素·乌赤拉尔(Uchral Nyam-Oso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项目是蒙古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中的重要一步。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将改变人们的上网方式,并支持其获得所需的基础服务。”
• 据韩联社报道,2023 年 10 月,在朝鲜的导弹与核威胁升级之际,蒙古和韩国国防部长在首尔的会谈中达成一致,将加强安全和国防产业合作。在访问期间,蒙古国防部长古尔塞德·赛汗巴亚尔
(Saikhanbayar Gursed)参加了首尔国际航空航天暨军工展览会,重申乌兰巴托支持首尔的朝鲜无核化努力。
• 2023 年 9 月,在蒙古与英国建交 60 周年之际,时任英国武装部队部长詹姆斯·希佩(James Heappey)访问了蒙古,讨论维和任务方面的双边合作。英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英国和蒙古的关系尤其密切:我们的士兵共同在阿富汗服役,并在南苏丹并肩维和。”
• 据国家广播媒体“越南之音”报道,一个月后,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Phan Van Giang)大将在乌兰巴托与赛汗巴亚尔会面,双方同意加强国防产业合作,以及训练和军事医学方面的合作。双方还强调指出:“在东海(国际上称为南中国海)维持和平、稳定的环境,对于合作和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对沿海国家重要,对内陆国家也同样重要。”河内指责北京在这些水域侵犯其主权,包括中国船只侵入,以及提出过度的非法海上主张。

随着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蓬勃发展,乌兰巴托也要应对与其强邻关系可能恶化的局面。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一国占蒙古约 83% 的出口额,而中俄加在一起,占蒙古 65% 的进口额。这两个国家还横亘在蒙古与出海口之间,42% 的全球海上货运在这些地方装船,64% 的货运在这些地方卸下。在美国之行期间,奥云额尔登向数字出版物 Politico 表示:“我们有自己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但我确信,我们的两个邻国将继续尊重我们的选择,以及我们正在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
纽约 CJPA Global Advisors 公司的分析师康国良(Earl Carr)和内森尼尔·肖切特(Nathaniel Schochet)表示,就像在冷战时期一样,蒙古不愿夹在互相敌对的两大强国中间。2023 年 12 月,他们为《外交家》杂志撰文写道:“因此,该国追求‘第三条道路’和积极主动的举措,反映出其有意拓宽国际交流,从而跨越其邻近区域大国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历史局限性。通过在关键矿物方面的经济合作,建立文化联系,以及深化与欧亚各国的关系,蒙古正在成为印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新兴势力。”
关键角色
1899 年,来自美国西部的一名 25 岁青年被新聘任为一家中国矿业公司的总工程师,他乘坐着大篷车穿越亚洲内陆,追寻传说中的金矿,以及煤炭、铜矿、铁矿和铅矿的蛛丝马迹——“永远在追逐彩虹的路上”。其中的一次马背之旅抵达了遥远的乌尔嘎(现乌兰巴托)——蒙古在戈壁滩的首都。这位青年就是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三十年后,他将成为美国第31任总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对于蒙古人的营地和接待宾客的仪式,马可·波罗的描述是准确的。”
如今,矿产占蒙古约 90% 的出口额,以及 25%以上的政府收入。2023 年 10 月,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智库洛伊研究所的刊物《解读者》(The Interpreter)上的一篇文章指出:“蒙古拥有丰富的铜、铀、萤石、稀土元素和其他关键矿物资源,使其在全球能源转型地缘政治中处于有利位置。”
世界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的趋势,加上新冠疫情期间的供应链中断,让人们对中国在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加工中占据主导地位感到担忧。其中包括北京威胁要停止供应这些矿物,这些矿物对各种技术至关重要,从电动汽车电池和风力涡轮机,到卫星和战斗机。与法国一样,其他印太合作伙伴也在与蒙古合作,提升其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实现供应链多样化。美国国务院表示,2023 年 6 月,来自蒙古、韩国和美国的政府官员和产业代表在乌兰巴托举行了会晤,开展首次关键矿物对话,期间各方“强调了蒙古在满足世界关键矿物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和潜在作用”。
不久后,首尔宣布到2027年将投资 4,999 万元 (约合 690 万美元),向蒙古提供稀有金属加工所需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外交和贸易部表示,澳大利亚在过去十年投资了约 1.449 亿元(约合 2,000 万美元),用于“蒙古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蒙古青年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2023 年初,澳大利亚-英国公司力拓集团宣布,蒙古南部戈壁地区奥尤陶勒盖(Oyu Tolgoi)的地下采矿作业已经开始。这是其与乌兰巴托的合资企业。预计到 2030 年,该矿区将成为世界第四大铜矿区,每日能开采 1580 个风力涡轮机或 16400 个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金属量。奥尤陶勒盖距离中国边境约 80 公里,根据行业出版物《采矿技术》(Mining Technology)的数据,该地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量。
常驻美国的研究人员博洛尔向《论坛》表示:“一直以来,蒙古巨大的自然资源储量对蒙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刺激经济,推动外交政策,加强双边经济关系。对于区域和全球参与者来说,通过投资、对话、政府所有企业和私营部门参与蒙古的绿色能源转型是积极举措。”

探求和平
2003 年 8 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史上首次部署到蒙古,参加新的双边演习,该演习的重点是退役军官的发展和维和行动。在此前一年,蒙古加入了其史上首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向西撒哈拉部署了两名军事观察员。到2023年中旬,“可汗探索”迎来 20 周年的时候,这项由美国太平洋陆军联合资助的演习已扩大到包含二十多个国家的人员,从加拿大到首次参加的老挝。在乌兰巴托郊外的五山训练设施(Five Hills Training Facility)开展为期两周的演练,针对维和及稳定任务加强了互操作性和准备。博洛尔说:
“从外交政策的角度来看,该演习显示了蒙古的和平意愿,参与国际合作活动以及与其他国家交流的积极性。‘可汗探索’提供了契机,让蒙古能够扩大区域和全球影响力,这与该国的维和工作密切相关。”
在同样的二十年间,1.4 万多名蒙古维和人员在世界各地参加联合国任务;截至 2023 年底,部署了近900 人,令蒙古在 121 个参与国中位列第 21 位。根据联合国数据,在蒙古部署参加维和任务的军人中,约有 12% 是女性,远超联合国9%的总体目标。
2023 年 8 月,当奥云额尔登成为首位访问五角大楼的蒙古总理时,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称赞了这些贡献,并表示美国将向乌兰巴托提供 20辆联合轻型战术车辆,用于维和任务。当月,蒙古接待了前来参加“太平洋天使”演习的澳大利亚、尼泊尔、泰国和美国部队,这是一项由美国太平洋空军领导的人道主义援助和赈灾演习。国防合作还包括美国陆军顾问到蒙古地面部队司令部为期几个月的轮换,进行训练和文化交流。2023 年 4 月,美国陆军少校、第五安全部队援助旅蒙古任务指挥官史蒂夫·摩尔斯(Steve Morse)在新闻稿中说:
“通过这一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在该国的经历,以及关系的延续令我们大为受益。”
蒙古对多边合作的承诺也反映在乌兰巴托对话中。该年度国际大会旨在培养互信和理解,首届于2014 年举行。根据乌兰巴托驻联合国代表团的说法,该大会可用一句蒙古谚语概括:“当湖面平静时,鸭子也会平静。”
然而,莫斯科对乌克兰的无端入侵、平壤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导弹试射,以及北京在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破坏稳定的军事演习引发了地区紧张局势。在 2023 年 6 月的大会上,联合国裁军事务副秘书长兼高级代表中满泉(Izumi Nakamitsu)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国际安全形势正变得日益复杂、充满争议、支离破碎和充满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武器系统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缺乏透明、信任和对话让世界来到了一个重要关口。”
中满泉表示,对于促进建立信任措施(CBM),乌兰巴托对话等论坛起到关键作用,“旨在纠正对动机的错误认识,减少关于军事活动的误解,以及建立安全合作,甚至互相依存关系”。“随着建立信任措施逐渐起效,可以稳定双边和区域关系,帮助明确共同的安全利益,进一步打开信任与合作的空间。最终,建立信任措施能够作为寻求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军控和裁军措施和协议的基线。

引路之光
2023 年 9 月,美国国际开发署(美援署)和位于乌兰巴托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解决方案”主办了论坛,主题是加强蒙古的粮食安全,应对农业部门萎缩、城市化、供应中断、市场动荡和气候相关影响等挑战。世界银行表示,蒙古是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他气候变化也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计产生巨大影响”。
一种在当地被称为“严冬”(dzud,指冬季暴雪,随后夏季大旱)的自然现象可以毁掉牧场,并在一年内造成几百万头牲畜死亡。2024 年1 月,美国驻蒙古大使理查德·布安甘(Richard Buangan)发表了一份人道主义需求声明,随后美援署为动物饲料、现金援助和其他救济提供了资金。此前一场暴风雪造成约17.5万头牲畜死亡,并危及超过 21 万人的生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美援署已为蒙古的计划提供了超过 27.31 亿元(约合 3.77 亿美元)资金,在透明度和反腐、加强民主治理、经济多元化和建造低碳城市基础设施等议题上促进民间交流。白宫宣布,在奥云额尔登访问华盛顿期间,两国签署了为期五年、价值 1.81 亿元(约合 2500 万美元)的协议,以扩大蒙古人获得清洁能源的渠道,并让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参与扩大中小企业的机会。美国国际开发署将额外提供 435 万元(约合 60 万美元),用于灾难准备计划,以加强社区抵御严冬的复原力。
2024 年,两国迎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五周年纪念日,还签署了一项开放天空协议,实现直飞航班,以促进贸易和旅游。根据该协议,美国将向蒙古提供民航技术援助。白宫表示:“两国之间的关系处于史上最强水平,并在共同原则、尊重良好治理、主权、法治、人权以及蒙古的第三邻国政策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
奥云额尔登对这一伙伴关系的发展和美国的持久承诺表示欢迎。他说:“美国人将我们视为民主绿洲,对此我们感到很自豪。因此,对我们来说,美国不仅是我们的战略性第三邻国,也是指引我们民主历程的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