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紧张局势升级之际,日本的USV技术获得发展
蒂桑卡·西里帕拉(Thisanka Siripala)
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正将实施无人水面舰艇(USV)列为优先事项,称该技术将为情报收集、监控和作战支援方面带来颠覆性变化。
东京正寻求提升其海上观察能力,以应对中国在东中国海日本管理的尖阁诸岛周边的频繁侵入。 2024年6月,日本海岸警卫队报告称,两艘中国船只侵入了日本水域,在一周的时间里,其滞留时间达到创纪录的64小时。 官员表示,中国船只还勘察了在该无人群岛附近作业的一艘日本渔船。
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的国际关系教授史蒂芬·纳吉(Stephen Nagy)向《论坛》表示:“日本想要做的可能是加强其在日本海、台湾海峡以及南中国海的海域感知能力。 日本强烈地感觉到,有必要发展水雷反制措施和反潜战能力,来应对解放军海军可能的封锁。”
东京2024年防务白皮书将无人资产视为加强该国防御能力的关键。 无人水面舰艇有望成为日本自卫队的主力装备,日本防卫省表示,这些船只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部队进行潜在战斗的方式。
无人水面舰艇的设计使其无法被雷达检测到,在收集情报时可以避开敌方攻击和水雷。 它们可以完全自主运行,或从护送船只或陆上基地遥控,这样就无需在船上派驻人员,且能在严酷天气下开展行动,同时提供相比有人船只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解决方案。
日本正与美国海军合作,后者也在开发所谓的无人水面舰艇幽灵舰队。 两位长期盟友正在开展无人水面舰艇联合演习,以加强舰队整合。 纳吉表示,在日本发展无人水面舰艇之际,美国海军对技术创新起到关键作用,包括在新兴技术的开发方面,如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能用于推动自主载具的耐久性和感应系统”。
日本正在与承包商JMU Defense Systems合作,后者于2023年交付了一艘无人水面舰艇,用于在日本自卫队最新的最上级护卫舰上测试。 该护卫舰充当无人水下船只和扫雷船的母舰。 JMU Defense Systems于2021年开始测试无人水面舰艇。
纳吉表示,无人水面舰艇技术方面的全球竞争必将改变区域安全,其重点是发展尖端、价格合理、可替换的系统。
2024年,日本拨出超过11.62亿元(约合1.6亿美元)研发预算,正向作战支援型无人水面舰艇过渡,此类舰艇能够利用潜艇导航技术检测威胁、收集情报。
纳吉表示:“我们正进入一个这样的时代:无人机和无人载具蜂群将成为印太地区及其他地区海上安全互动的主要手段。”
《论坛》撰稿人蒂桑卡·西里帕拉东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