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亚洲电台
总部位于伦敦的环保组织表示,中国政府支持的数十亿美元产值的全球捕捞产业正在鼓动大量船只在东非海岸外从事非法捕捞活动,榨取渔场资源。
一名莫桑比克渔民向英国的“环境正义基金会”(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表示:“在中国渔船来这里前,我们在撒网时能够预期获得好的收成,即使只撒三次网。” “现在,我们必须一整天呆在海上,才能捕到足够的鱼。”
“这令人心碎,因为这些鱼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我们的后代,”他说。 “他们毁掉了我们的未来生计。”
近年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监控的组织表示,中国庞大的捕捞船队远至拉美、西非和南极洲进行撒网,给世界渔业储量增加了压力。
当地目击者向基金会表示,政府支持的远洋拖网渔船船队快速地捞走大量鱼类,造成储量枯竭,打断繁殖周期,并遗弃了大量被认为不具备加工价值的鱼类,污染了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的海岸。
莫桑比克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依靠海洋为生。
不过,该报告指出,该船队中的很多船对海洋生态体系和船员表现出“非法、不可持续和虐待行为”。这是第一份详细阐述中国在印度洋西南部捕捞作业的报告。
这份报告题为“非正义的浪潮:印度洋西南部中国船只上的剥削和非法捕捞”,其中发现在2017-2023年间,发生了86起非法捕捞和侵犯人权的案例,其中一半与中国渔船有关。
报告指出,非法捕捞和侵犯人权的现象很普遍,包括经常捕鲨割鳍、蓄意捕捞和/或伤害濒危海洋生物,此外船员遭受了肢体暴力、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恐吓和威胁。
研究人员走访了几十位莫桑比克渔民和曾在中国渔船上工作的船员。
该组织在6月6日的报告中表示:“基金会走访的曾在印度洋西南海域中国金枪鱼捕捞船队上工作的渔民…..均经历或目睹过某种形式的侵犯人权和/或非法捕捞。”
根据《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捞指数》,中国是所评估的152个国家中最恶劣的违规者。
基金会的东亚地区负责人邱少奇(Chiu Shao-Chi,音译)表示,在中国船只上,暴力非常普遍。
邱少奇说,54%的受访者目睹或经历过殴打和袭击,包括用刀和金属工具、用脚踢和其他形式的虐待。
约70%的受访者报告称,遭到过上级的辱骂或恐吓,有时伴以肢体暴力。
约93%的受访者表示,曾遇到过无充分理由的工资少付或克扣,金额达到几百甚至几千美元。
有些人被迫借贷才能获得工作,还被迫向雇主支付饭钱、交通费和医疗费,以及偿还贷款。
邱少奇说:“很多渔民跟我们说,他们的待遇形同被奴役。”
报告发现,由于渔场地点偏远,加上整个产业缺乏透明度,继续让非法捕捞和侵犯人权行为的辨识和检控工作变得困难,尤其在渔船远离母港作业时。
中国的海鲜企业往往是国营企业,或得到中共当地官员的补贴和支持,在印度洋西南海域捕捞已有多年。
邱少奇引用当地政府数据说:“过去25年来,工业级船只的过度捕捞和广泛的非法、无管制或未报告捕捞造成莫桑比克的自给性渔业产量下降30%。”
她表示,“由于猖獗的非法捕捞,对国民经济和沿岸居民生计造成了重大影响”,导致莫桑比克每年损失约5.08亿元(约合7000万美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