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员工
在台湾以西4000多公里处,有一股力量对解放军对台侵略的升级构成潜在威慑。 这股力量是印度这个国家,该国与中国处于长期的边境争端中。
印度与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且在2008年与中国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确认其“一个中国”政策“保持不变”,新德里将“反对任何违反该原则的活动”。
但是,在中共未能投桃报李地支持其“一个印度”政策后,两国未再发表大量公开声明。“一个印度”政策将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定为印度的一部分。 中共的冷淡态度意味着围绕这个印度东北部邦的争议仍将持续,北京称该地区是其领土。 这一现状可能也促使印度的态度发生变化。 例如,2022年8月,印度表示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企图,中国威胁要以武力吞并台湾。
2024年1月,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坦维·马丹(Tanvi Madan)在“全球印度”播客中表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印度外交官目前在台北接受中文培训,而不是在北京。
其他事态发展直接指向双边关系的显著恶化,包括:
- 北京在2023年发布了新版边界,其中称阿鲁纳恰尔邦是中国的一部分。 该印度邦位于3380公里争议边界(称为“实际控制线”)的东端,解放军在该地区的军事集结导致紧张局势,并在2020年引发两国军队之间的致命冲突。
- 2022年,印度指责中国将台湾海峡这一全球关键贸易路线军事化。 分析人士表示,印度更强硬的措辞可能是一种新的谈判策略。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家宋文笛(Wen-ti Sung)向《卫报》表示:“印度知道中国不希望在多条战线上冲突升级,所以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发难,试图创造未曾有过的新筹码。”
- 2024年1月,印度台北协会(新德里事实上的驻台大使馆)会长叶达夫(Manharsinh Laxmanbhai Yadav)向台湾新当选的领导人表示祝贺。 虽然中国对赖清德的台湾主权观点发出警告,但赖清德依然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让民进党连续第三届连任。 据台湾中央通讯社报道,叶达夫表示:“我们【印度和台湾】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民主价值观,我相信通过更紧密的合作,我们可以推动这些共同原则,促进更和平的世界。”
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y )斯德哥尔摩南亚和印太事务中心(Stockholm Center for South Asian and Indo-Pacific Affairs)负责人贾甘纳特·潘达(Jagannath Panda)表示,对台湾民主进程的赞扬和进一步合作的承诺标志着印度方面的转折点。
2024年2月,潘达在为《外交家》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中台问题上,印度模棱两可的态度可能会转变为“支持与日本和美国等志同道合的伙伴国家建立新兴区域架构,以对抗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好战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