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员工
2021年7月11日午夜过后几分钟,两艘庞然大物——散货船“加拉帕戈斯号”(MV Galapagos)和集装箱船“和风光明号”(Zephyr Lumos)在通过马来西亚南部海岸的马六甲海峡时相撞。 一些船只的航行灯穿透了包裹着海洋和天空的黑暗,在这条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狭窄通道上,每天有250多艘船只航行,运送全球所需的大量燃料和其他商品。
根据行业报告,这次事故归咎于“加拉帕戈斯号”转向系统故障,导致这艘225米长的散货船被撞出一个洞,被迫停止了从澳大利亚东部到印度东部的航程。 无论是这艘悬挂马耳他国旗的船只,还是悬挂英国国旗的“和风光明号”上均没有人员受伤,后者是一艘366米长的船只,几个月前开始投入使用,当时正在从新加坡前往苏伊士运河。 但是,散货船右舷的裂缝出现漏油,污染了水面。
此次撞船事故令人兀然惊醒,开始认识到海上咽喉点的脆弱性,这里的事故、封锁、冲突或海盗行为均可能扼杀全球商业。 马六甲海峡呈漏斗形,将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分隔开来,最狭窄处仅2.7公里——大约相当于七条“和风光明号”头尾相接的长度。
根据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每年约有10万艘船在该水道上航行,这是两大洋之间最短的海上航线,但大多数地方只有23米深。 这些船只运输的货物贸易额约为24.8万亿元(约合3.5万亿美元),其中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石油,约占日本和韩国能源进口的90%,约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的80%。
然而,到2030年,航运量预计将超过海峡的运能——这是一个即将到来的大限,迫使整个印太地区及其他地区都开始关注和寻找其他贸易路线。 美国、盟国和合作伙伴通过安全可靠的海上通道确保经济繁荣。
据《曼谷邮报》报道,自16世纪马六甲港口城镇发展成为主要贸易枢纽以来,人们几乎一直在谈论该海峡的替代方案,包括“一项在马来半岛挖凿经过克拉地峡的运河的百年提案”。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称,如果无法使用马六甲海峡,“世界上近一半的航运船队需要绕行印度尼西亚群岛”,例如通过龙目海峡或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的运输量是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总和的三倍。
例如,如果通过龙目海峡分流,航程将延长约4,600公里,时间将增加170小时,从而导致费用上涨20%。 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称:“重新规划航线将限制全球运输能力,增加运输成本,并可能影响能源价格。”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合作伙伴寻求通过分享信息和联合海上巡逻来打击海盗行为,减少马六甲海峡的碰撞和停航事件。 与此同时,其他举措也旨在确保无阻碍商业取得进展。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出版物《供应管理内幕》杂志指出:“鉴于这些潜在的涟漪效应,确保马六甲海峡等咽喉点的货物顺畅流通不仅对邻国至关重要,对整个国际社会也至关重要,这一点很明显。 这些挑战也提供了契机,让行业和公司能够重新评估和多元化供应链,探索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和途径,来降低潜在风险。”
“此外,货物跟踪和预测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进步让业界能够更好地做准备,从而更有效地预测和应对干扰,”该杂志在2023年11月报道。
据《曼谷邮报》报道,同月,泰国总理斯雷塔·塔维辛(Srettha Thavisin)呼吁投资1,983亿元(约合280亿美元)建造一座穿越泰国南部的陆桥,从而绕过该海峡。 塔维辛表示,这个长达100公里的项目将通过公路、铁路和管道网络连接安达曼海和泰国湾上的海港,将减少四天的运输时间,并将成本降低15%。
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时,塔维辛表示:“这座陆桥将是支持交通的又一条重要路线,也是解决马六甲海峡问题的重要选择。 这将是一条更便宜、更快速、更安全的路线。”
悉尼智库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2023年1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这样一个项目可能会吸引印太国家——包括四方合作伙伴成员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作为在东南亚加强交流的途径,同时反制北京方面拟通过贷款获得影响力的企图。
文章指出,该地区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的“安全门户”,而澳大利亚严重依赖海上贸易。 “澳大利亚对这样一个开发项目的投资可以提供契机来加深关系,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减轻马六甲海峡海上咽喉点的压力,并让船只能够进入泰国两岸的深水港。”